本书将《论语》按主题重新编排。全稿主体部分由《孔子篇》《教学篇》《君子篇》《仁爱篇》《礼乐篇》《孝悌篇》《德养篇》《形上篇》《为政篇》《议论篇》《孔门篇》等构成。每篇围绕一个主题,将《论语》中与之相关的章全部抽出,整合在一个主题之下。11个主题,既彼此独立,又有机联系,完整地呈现了《论语》的内在脉络,能极大地节省读者的
本书校点以台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吴文正集》为底本,以明初刻本、明成化本、清乾隆刻本为校本,并参校《元文类》、《宋元学案》、《元诗选》等典籍的相关部分。底本所缺的《道学基统》和外集,自校本整体移録,置于末。底本、校本选择精当,版本源流清晰,收录文章齐全,校记书写规范严谨,点校质量尚好。这也是国内首次全面整理出版吴澄文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有关《大学》的讲记。书名中说的原本大学,指的是《大学》的古本《小戴礼记?大学》。作者以渊博的学识,综罗大量的文史典故,对《大学》中的微言大义做了揭示,给人以人生的启悟。
《孔子的故事》是李长之先生的经典代表作,是他送给青少年读者的珍贵礼物。作者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串联起孔子上下求索的坎坷一生:有十五志于学的少年意气,有问礼老聃的虚心向学,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遭人排挤出走鲁国的无奈,有周游列国如丧家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着…&h
《周易》和《论语》是中国文化经典中的经典,堪称中国人的《SHENGJING》,其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核心密码。本书尝试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第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以《易》解《语》的学术性著作。本书以《易》解《语》,也可以说是以《论语》对质于《周易》。这样既可呈现《周易》的儒家特征,也可见证儒家思想的源头性与突
本书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思想与言行,很多内容关涉重大的历史文化事件,比如孔子周游列国、问礼老子、与国君对答以及有关礼乐制度、历史自然等的论述。《孔子家语》在历史上长期被质疑为伪书,但20世纪以来的出土文献证明:该书虽有后人整理、重组的痕迹,但并非伪书。在研究孔子弟子、孔氏家学等方面,该书有比《史记》更明显的优势;在
相传为孔子所作的《系辞传》上下篇(又称《系辞》上下传),是《易经》的通论,内容包括《易经》的义蕴、功用、起源以及筮法等。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有关《系辞传》的讲记。其方式是:先摘录每一章的原文,然后综罗古今历史知识、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逐段逐句地加以阐述。语句平易而哲理深刻。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后部分着重解释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终未济卦),而以对乾卦的解说为*详。内容包括:卦名、卦辞、爻辞,以及解释它们的《彖辞》《象辞》《文言》等。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晓的特点。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作了充分的阐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浅出,明白通畅的特点。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使深奥的古籍通俗化,专门的学术大众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书末还附有历代《老子》研究书目。
本书是关于《孟子》的讲记。作者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为经,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人物活动为史,并配合其他种种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对孟子立身处世的人格及其思想影响,做了透彻的讲述。使读者能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轻松而又深刻地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增长文史知识,获取人生智慧。书末附有历代《孟子》研究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