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共收录了为研讨会投稿的优秀文章54篇,按内容分为六个主题:1.文化研究,2.文物保护,3.藏品管理,4.展览陈列,5.革命文物,6.文创研学。在文章的选取上以研究文物在新时代条件下“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中的平衡关系,研究如何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实现文物合理利用,研究运用科学手段让文物活起来等方向为主,为文物保护及
“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遗址位于南海西沙群岛的华光礁礁盘内,我国水下考古队员于1998~1999年、2007~2008年多次水下考古发掘,最终将沉船残体打捞出水。船体大部分构件与船艏、船艉已不存在,仅存船底部分,可辨认的主要有龙骨、龙骨翼板、抱梁肋骨、舱壁板等构件。沉船残体遭受八百余年的海浪冲刷和海洋微生物的侵害,受损严
碑刻不只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个时代价值观的凝聚,一个民族性格的压舱石。中轴线作为旧时代权力场的象征,沿途所立古碑尤其庄重、规范,既为天下人示范,又代表着正序与传统。本书对古碑进行了科普,对中轴线上的古碑进行了解读,让人从碑刻的角度重新理解中轴线。
本书分章节详细介绍了2019年全国考古界的主要工作成果。第一篇考古学研究以时间顺序介绍了2019年度各个朝代考古遗迹的发掘及研究情况。第二篇分省介绍了该年度考古发掘情况。第三篇介绍了我国考古工作者赴海外进行合作考古的情况。第四篇介绍了该年度考古学界的学术会议情况。第五篇介绍了我国各大学和研究机构对外学术交流情况。第六篇
于卓思女士秉承张永昌先生从器形和纹饰入手研究玉器的传统,在整理研究几乎所有已经发表出土玉器资料的基础上,拟选取各时代出土玉器的标准器,细致考察其器形、纹饰,总结时代本质特征,分人纹、龙纹、蟠螭纹、动物纹、组玉佩等类别,以图释典型器的形式,进行精确再现与详细讲解,并辅以变形、变体与特例补充说明,力求以图释构成图谱,形成中
《中国古玉图鉴》从器形和纹饰入手研究玉器的传统,在整理研究几乎所有已经发表出土玉器资料的基础上,拟选取各时代出土玉器的标准器,细致考察其器形、纹饰,总结时代本质特征,分人纹、龙纹、蟠螭纹、动物纹、组玉佩等类别,以图释典型器的形式,进行精确再现与详细讲解,并辅以变形、变体与特例补充说明,力求以图释构成图谱,形成中国古玉器
全书以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轨迹为经线,以异彩纷呈的陶瓷文化现象为纬线,分别从地理风貌、城市沿革、制瓷工序、装饰工艺、名瓷欣赏、丝路瓷韵、瓷业遗存、瓷业民俗、老街古巷、历史建筑、历史人物、陶瓷故事和特产风物等知识板块,多角度、全方位、系统化地讲述千年瓷都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