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子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聚集在朱熹周围的所有朱子门人,构成了一个南宋后期*为庞大复杂的学术群体,在朱子学形成、发展、传播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现存留有姓名的就有495位,他们在经学研究上丰富与完善了朱子学的研究,在义理诠释上实现了朱子学义理的精致化与规范化,并且通过同门间的学术交往等活动凝聚散居各地的
魏了翁一生学术大体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博识记诵之学为主,后期以道学义理为宗。不过,魏了翁以学有根柢、务有心得为宗旨,始终脱离不了博识深研、以古注疏为基础,下学上达,深造自得的特色。 (一)博识记诵,学有根柢; (二)宗尚道学,兼融其他; (三)学必自涉,务有心得; (四)治学广博,兼涉经子文学。
周敦颐是出生在湖南、对中国传统产生重大影响的湖湘学人。他上承孔孟学统和《易》《庸》之学,下启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家学术的新形态,是宋以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活水源头,与孔孟、程朱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被誉为道学宗主理学开山,影响播于东五国。2017年适逢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为重新梳理濂洛关闽学统脉络,深入理解宋代新儒学的思想
《北宋关学随讲录/横渠书院书系》是作者魏冬《关学随讲录》的一部。全书以严谨的历史考证为基础,用通俗、简明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关学”的基本内涵和社会价值,并以对关学宗师张载的生平、人格和《西铭》《东铭》的思想介绍为起点,以北宋关学人物的关联为主线,给我们勾勒了北宋时期包括张戬、吕大钧、吕大忠、吕大防、吕大临、苏昞、游师雄
“二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奠基者,在理学发展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教化思想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社会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者剖析了“二程”的教育与化成方法的综合运用效果。
本书精选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2008年成立至今,公开发表的朱子学研究论文30多篇编为一集,展示武夷学院在本领域的优秀成果。内容主要分为朱子生平及思想研究、朱子学派研究、理学外传研究、朱学的现代意义研究等方面。这些论文原发表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福建论坛》《鹅湖》等海内外刊物。
朱熹是中国古代儒学的核心代表,思想内容丰富,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本书选择其中一百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阐述,通俗而概要地向读者介绍朱子学多方面的知识,基本上勾勒出朱子学的基本轮廓,拓展了读者视野,也有利于引向深层研究。前言主要阐述朱子学的形成、特点,朱子学与儒学、理学、闽学的关系,朱子学研究的时代意义。
2017“湛若水思想与当代社会”高峰论坛暨《湛若水丛书》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市增城区开幕。来自广东、北京、台湾等省市和地区以及新加坡的30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弘扬甘泉心学文化”主题进行研讨。本次论坛活动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增城区委宣传部、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增城区文体旅游局联合主办。论坛具体议题包括
近些年来,阳明学研究如日中天,相比之下,朱子学研究却略显冷清。作为宋代新儒学的代表,朱子思想的丰富性仍有不断解读和展示的空间。面对当下“朱子学再出发”的学术呼吁,这本书对朱子学进行了一次“重新解读”,旨在通过哲学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进路,从朱子文本中“重新解读”出以往被忽略或被遮蔽的朱子哲学的意义。作者专门撷取了朱子“仁学
熊节集编的《性理群书句解》前、后集,各二十三卷。南宋熊节集编、南宋熊刚大集解。前集系由熊节采摭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司马光、朱熹诸儒遣文分类编纂而成,并附熊刚大注解;后集则为熊刚大注解之《近思录》、《近思续录》、《近思别录》。《句解》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有着独特地位,明初《性理大全》即由《句解》等扩编而成: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