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七章组成,分别从《哈姆雷特》汉译的发端、发展、兴盛、繁荣、高潮等不同阶段考察世界名著在中国的接受历程,探析《哈姆雷特》百年汉译的史实、特征和发展脉络,对莎剧翻译史、莎剧翻译批评等均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同时,总结原著中国形象塑造中的各种合力,探索典型译本的经典化传播手段,有助于反观中国文学经典的外译之道,为当代中
本书旨在创设展示中国文学思想研究成果之窗口,以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学中文学观念、理论范畴、学术方法及历史发展线索的丰富内涵,展示中国学者理论方法的原创成果,为当今的文学理论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与理论借鉴,并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中国中古文学史》一书为扬州大学文学院顾农教授所著。本书所述内容是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学史,前后跨度凡400余年。本书纵向上以时代分期为据,叙述了中古文学在各历史时期的继承与创新:建安之慷慨、正始之玄远、西晋之绮靡、东晋之风流、南朝之新变、北朝之贞刚……;横向上,南北地域间文学的碰撞与交融、民间口头文
市民文学是封建社会后期于市民阶层中兴起后流行于都市的、通俗的、表现市民社会的文学。该书探讨了中国市民社会与市民文学的诸多理论问题及其在近世的命运。作为我国*一部市民文学史,其在整体架构与表述方式等方面皆有所创*,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亦作了较深刻的评论。该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本补订版作者又收录了他的另几篇作品。
本书是集合大西北文学研究的文集,立足于大西北广袤且丰富的土地,发掘西北人、西北事的文学现象、文化事件,对其深入评析,截取地域侧面深入挖掘以期对文学研究有所裨益。 本书力立足大西北,面向全国,参与当代文学与文化前沿建设,介入大西北文学与文化发展进程,注重理论创新和现实意义、历史感和当代感、学理性和前沿性相结合。 陕西师
这是一本总结新四军文艺成果的图书,是延安文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著作。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戏剧演出与部队文艺团体;第二章,民间文艺的改革与创新,第三章,文学创作;第四章,音乐与美术。从新四军文艺工作总结的整体性上讲,这本书还是不完全的,但它是目前不合替代的惟一品种。它为读者呈现了新四军抗敌剧团、淮南大众剧团等文工团的戏剧
本书收录了47篇江苏省知名文艺评论家和文艺理论研究学者的评论文章。收录的文章或聚焦当前文艺思潮和文艺发展热点,或对具体作品进行品评、评析,或对过去文艺发展过程中的得失进行总结,或对新时代文艺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涵盖了文学、戏剧、影视、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以及其他门类。
本书是一部学术论文集,以“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编辑出版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学术文章。文学领域,本书以专题的形式对《红楼梦》的版本差异及署名问题,20世纪在新文化运动冲击下“退居一隅”的旧诗创作进行了研讨;此外,王培军阅读《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22条札记,潘建伟对于新诗用韵问题的再考察,也都
文坛往事娓娓道来形式,将已随风飘逝的沽上文坛史实重新呈现出来,并加以评骘,这是《老天津的文坛往事》一书最大特色,同时也是作者近年意欲将论文与随笔杂糅写作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全书通过54篇近现代天津文坛故实和近二百幅当年各类实景图像,带领读者重新回到历史现场,除打捞出众多文坛失踪者外,还抢救出大量文坛史料。通览全书,可谓是
本书是根据南京市第三次地方志工作会议(1988年5月27日召开)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地方志办公室<关于组织编纂“南京市志丛书”的报告>的通知》(宁委办1988年﹝58﹞号文)精神,由市委、市政府下达给市文联的工作任务。《南京文学艺术志》作为南京地方重要志书,涉及13个艺术门类,面广量大。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