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欧洲传统音乐(西方古典音乐)在汉语语境中的理解及作品式音乐实践的中国化这一主题,对19世纪欧洲音乐中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及20世纪中国学院派音乐对这种外来思想体系的接受,进行了阐述与省思。 全书分为上、下编,共收入了作者在各类报刊媒体发表的二十余篇文章、访谈。作者认为,音乐是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圈子,有其专属的技
《留声机》杂志是一本专业的唱片评论杂志,被认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唱片评鉴杂志之一。本书精选《留声机》杂志中近十多年来数十篇精彩的贝多芬的深度乐评。从当代作曲家、演奏者、评论者、听众等不同维度,对其音乐进行多方位解读,为读者提供听懂、享受贝多芬音乐的路径。
本书为“学前教育幼儿保育”系列丛书之一。音乐基础分为乐理、声乐、欣赏、视唱几个部分。声乐的内容有声乐理论、歌唱的基础、歌唱中人声的分类及演唱形式、嗓音的卫生与保健、发声练习、声乐曲目训练和幼儿歌曲表演唱;音乐欣赏部分内容有欣赏理论、中外民歌、中外创作歌曲、中外交响童话。本书具有人才培养定位准确、融入职业教育元素、教材内
本套原书稿包括文字稿约108余页(预计7个印张,四色印刷),由于编写组已提前进行过多次审校,工作脉络清晰,制作流程有序,使得整体稿件质量较高,无明显学术性错误。本书主要展现浓郁的海南文化风貌,具体书稿体例由八个部分组成:海南黎族民歌掠影、海南黎族传统器乐品鉴、鸟瞰瑰丽诗意的儋州山歌、管窥南国艺苑奇葩之儋州调声等。各单元
《世界音乐教学法(第四卷)》之《器乐音乐教育》提供了观点和资源,以帮助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其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具有世界包容性的器乐课程。鉴于学校的器乐课程——音乐会乐队、交响乐团和相关的合奏团都具有广泛反映西方艺术音乐和军乐的音乐传统,因此教师通常在欧洲音乐学院的框架内接受教育。然而,一个在文化上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教学可
奥尔夫教学法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音乐教育学概念之一。从近一百年前发端、并于1948年首次应用于小学教学以来,它并未失去最初的吸引力,而是恰恰相反: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活力。在世界各地,奥尔夫教学法在各种可能的教学领域都进行了实践,从幼儿园到小学课堂,并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本书提供了深入了解卡尔·奥尔夫和古妮尔德·基特曼的
本书分为首席教授演讲、音乐美学相关内容授课、艺术学美学哲学以及学科建设相关问题演讲、特邀专家演讲、活动综述五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读书笔记:音乐的耳朵与超生物性感官——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相关内容并及赵宋光人类学本体论思想讨论;《乐记》相关作乐之事并乐之成型过程——重读经典文献笔记等。
本书主要研究高校音乐教育与教学创新,作者从高校音乐教育概论介绍入手,针对高校音乐教学环境与课程资源、高校音乐教育与教学的实践模式、高校音乐教育多元化体系的建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另外对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高校钢琴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做了一定的介绍;还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书立足为读者提供实战性知识角度,系统化讲述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中国古代音乐的心理美学研究、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现状与趋向研究、音乐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音乐心理学的思想演变比较研究、音乐心理学与音乐学习的紧密联系分析、音乐心理学与教育之间的联系与应用、音乐心理学对声乐表演的作用研究、
音乐教育即借助音乐培养人、塑造人,它既具有音乐的艺术特点,又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我国音乐产生与发展历史悠久,传统音乐在音乐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代音乐教育既有对西方音乐教育的借鉴,也离不开中国音乐教育实践和中国传统音乐。本书着眼于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第一部分对音乐教育进行剖析,从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谈起,并对音乐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