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戎马一生,转战南北,战无不胜,为国家边疆安宁立下了不朽功勋;他总结自己的军事理论和实践而成《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著作,发明的狼筅兵器、鸳鸯阵法,以及空心敌台堡垒、车步骑合营战法,成为我国军事史上的瑰宝;他文武兼备,带兵打仗之余吟诗作书,留下来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和书法佳作,是历代男儿书剑生涯
本书从家世生平到全貌概说,从系年考辨到校注解读,从音韵分析到文学欣赏,娓娓道来,逐层深入。广泛涉猎、搜集前人及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充分予以吸收运用。仅校注“异文”,引用到的书就有《古诗纪》《采菽堂古诗选》《六朝诗集》《艺文类聚》《文苑英华》《古俪府》《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锦绣万花谷》《初学记》《乐府诗集》《诗渊》《古
本书结合五代宋初的江西学术环境、欧阳氏的家学渊源和欧阳修的个人经历,呈现欧阳修的治学路径及时代背景,综述欧阳修在经学、史学、金石学和谱牒学等方面的学术成就;摘录其著述中的经典论断,展现欧阳修的学术思想;选取典型事例加以分析,展现欧阳修严谨谦逊、勇于担当的治学品性;述及欧阳修对中国经学、史学、金石学和谱牒学的深远影响。
本书以诗歌作品为线索,缕述诗人李瑛一生。他的一生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前行。书中讲述了李瑛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李瑛的一生是追寻理想和真理的一生,是为祖国、人民奋斗的一生,也是敬畏诗歌,不懈探索艺术的神秘,从而是诗意葱郁的一生。在他90多年的生命旅程里,总计写下和出版了60多部诗集,并有《李瑛诗文总集》
本书以北宋中期波澜壮阔的历史演进的主体脉络和重要事件为背景,串连起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前期等重要历史时代,描写了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一批重要的政治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担当身前事的从政经历,何计身后评的政治风骨,并从欧阳修身参与的重要历史事件中,剖析他为人、从政的风格与精神,分析他对政坛风气的开创与影响。
《津沽乡贤忆往录》是该报栏目“津沽乡贤忆往录”所刊文章的汇集,共150篇,记录了与天津有关的各位文化界名人的故事,包括石君爪痕、“四大写家”另一说、唐肯与李叔同、山水大家刘君礼、“奇人”写唐隶、马觉非尤擅颠草、画印双修李文渊、凌叔华起步于天津、“澄月丹桂”左月丹、少梅女弟子邵芳、追随大千四十七年、杨家小妹才气高、娄东嫡
陈翰笙是我国著名的农村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社会活动家,其一生曾与学界和政界的诸多名人保持着长期的书信往来。本书精选陈翰笙在1924年至2003年间寄出与收到的四百余封书信,通信者包括胡适、蔡元培、宋庆龄、汪熙、卡特、斯诺等中外名人,信件涉及的内容丰富,既反映了陈翰笙对诸多问题的看法,也呈现出其所处不同年代的时代风云。其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再现了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杨福家院士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主要经历,详述了杨福家院士及与他紧密相关的多个优秀科技工作人员群体(如两弹元勋群体、复旦大学优秀教师群体、上海光源建设者群体等)诸多立德树人、爱国奋斗的先进事迹,讴歌了中国科学工作者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炽热的爱国主义、坚韧的奋斗
本书十大章共分70个小节详细描述了于谦从出生到“唯留清白在人间”的一生,语言朴实生动,雅俗共赏,以极其细腻的笔法,走近于谦,解读他身上诸多闪闪发光的优良品质,是广大读者的福音,具有阅读性,也具有收藏性。
本书以清澈健雅的笔调,丰富的细节,描绘出文天祥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法天不息”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展现他视死如归的浩然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