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的世界已经在多个领域发生重大改变,而我们仍在沿用过去的叙事框架和行动逻辑。这本书着眼于全球性问题与前路,以共同的挑战、共同的愿景和共同的行动方案为主线,探讨如何通过集体行动,增强适应后疫情时代复杂世界的能力。书中开篇指出大流行之后,全球风险互联、机遇共存。通过聚焦5大类别的风险议题,逐一探讨了全球趋势、经济衰退
本书对减贫领域若干重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使用世界银行等跨国数据,对国内外减贫实际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展示了中外减贫成效巨大的差异,突出了中国减贫的巨大进展;二是对贫困治理的概念、类型、标准和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梳理;三是对中国减贫的历程、模式和国际贡献度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计算,认为中国减贫探
本书在我国对外开放和全球金融体系变迁的大背景下,讨论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调节、对外开放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贸易摩擦及关税壁垒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以及地方市场对外开放经验等重大现实问题。此外,本书还提供了丰富的国际案例比较研究,包括日本农业现代化进程对我国的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全球市场保护主义兴起、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不确定性事件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风险,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进行全方面的研判。作者基于多年在管理咨询经验,为企业管理者清晰把握中国的营商环境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具战略意义的指导,作者认为改变旧有思维模式,采取及时、跳跃式的策略,先抓住转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不朽丰碑。《习近平的小康情怀》分为20个篇章,全景式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举旗定向,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书中一个个与人民心心相印的感人瞬间,彰显出人民领袖对人民群众福祉的殷切关怀;一幅幅饱含
本书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价值转形理论系统地阐述剩余价值转移的机制,以此为切入点和逻辑起点,揭示西方经济学普遍忽视的国际贸易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存在的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结合详实的数据说明商品垄断与金融垄断引起的剩余价值转移,分析剩余价值转移的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效应。运用价值转形理论系统阐述剩余价值转
本书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新发展理念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研究》研究成果。本课题从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以大别山连片贫困区和乌蒙山区为主要案例地,研究新发展理念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并结合国内外对比研究和我国实际,提出脱贫攻坚政策措施。本课题研究内容除文献资料、立论基础研究以外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书稿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国民幸福感与经济稳定性二者都很重要,但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在伊斯特林悖论存在的情形下,显然手段未能很好的达到目的。本研究就是依据消除悖论的四大心理,探寻二者的关系。经济稳定当然有助于国民幸福,但促进国民幸福的措施也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二者在社会福利这个变量影响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现象的科学,历史是过去的人们的行为和现象,二者具有交叉互动的自然属性。本书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一些常见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背后的成因,比如上古社会为什么贵肉贱鱼、春秋霸主为什么崛起于边陲、统一中国的为什么是秦国、“王莽改制”为什么失败、宋朝何以站上古代中国的经济高峰、一头牛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明代漕
在《欲望与利益》中,赫希曼通过对17和18世纪欧洲思想生态的田野式调查,就商业社会在兴起时如何获得道德合法性作出了新的阐释,为资本主义发生学提供了一个更加一般性的视角。赫希曼发现,在资本主义兴起的过程中,一直在进行着一场有关人性这一概念的战争,几百年来,“人被普遍视为一个舞台,上演着理性与欲望之间惨烈而无法预见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