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陶渊明研究论文集。九江市柴桑区文物保护中心与《九江学院学报》合作,从“陶渊明研究专栏”多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中遴选出国内名家的20多篇佳作,如龚斌的《拆碎七宝楼台:解构陶渊明》、李剑锋的《陶渊明对生命一体神话精神的复活》等。这些论文从不同维度解析陶渊明文化,或对陶渊明的名篇进行探究性的解读,或追溯其思想与儒道文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真实地再现了北宋由王安石变法引发的一系列政坛动荡,从中可看到苏轼颠沛流离的悲惨一生,以及他面对坎坷磨难时的乐观豁达。
本书作者用细腻且充满张力的文字,讲述了张爱玲孤独传奇而又凄婉的一生。全书以张爱玲不同时期的作品为线索,对张爱玲的成长、爱情、创作及晚年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溯源张爱玲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展现了她成长的情感历程、惊才绝艳的创作历程和孤傲独特的个性。
本书以《黄侃日记》为研究对象,分为绪论、《黄侃日记》引经部文献考、《黄侃日记》引史部文献考、《黄侃日记》引子部文献考、《黄侃日记》引集部文献考及《黄侃日记》引书特点六部分。对于研究黄侃其人、其治学思想、文化理念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本稿收录了徐乃昌往来信札近千封,也是徐氏往来书札的首次结集,不仅对于徐氏庞大的交友圈有个较为完整的展现,一些当时重要人物如谭嗣同、张謇、康有为、梁启超、张元济、缪荃孙、王国维、罗振玉等均有收录,并且对近代史研究也是重要的史料补充。
本书精选12位代表性的词人,以他们人生经历为主,佐以百余首诗词赏析,烹制出这道色如玉、味绝美的宋词饕餮盛宴。如繁花满枝的苏轼;将栏杆拍遍的辛弃疾;簪花的欧阳修;人见人爱的秦观;被嫌弃的柳永;花中第一流的李清照;叛逆少女朱淑珍……用现代人的视角关照古人的生活,理解他们受困于时代的困苦,又赞叹于他们敢于突破自我的坚持。
本书讲述了马识途波澜壮阔、传奇多彩的革命人生。在高中读书时期,他便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无论是在武汉、鄂西北、恩施还是在云南、成都,为了建立新中国,他勇敢地战斗着。共和国成立后,他在众多岗位上努力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开始正式从事文学创作,《清江壮歌》《夜谭十记》是他众多文学作品中的代表作。在
本书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95周年校庆为契机,广泛开展校友访谈活动,倾听校友心声,激荡智慧和思想,凝聚校友力量,促进学校发展。走访的校友中,有年至耄耋德高望重的老一辈,也有在工作中暂露头角、年轻有为的70、80后;有在金融圈发挥着举足轻重影响的行业大咖,也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普通工作者,形成了以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的
本书通过叙述中国近代史上关键人物的生平事迹,像说故事一般剖析清代后期历史演变的情形,既不失掌故轶闻之趣味,又能掌握历史发展之趋向。收录在这本书中的关键人物,无论是咸丰、慈禧、同治、光绪,还是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在晚清中国的历史上都有其重要性与代表性,他们的思想言行及在政治上的施为,使晚清历史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
本书从“政治”“实业”“比较”三个方面探讨张謇对推动早起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创性贡献。。“政治篇”收录了十二篇研究张謇对动荡的近代社会中的各种政治事件采取的政治主张的论文;“实业篇”收录四篇文章,主要研究张之洞、刘坤一对张謇创业实践的影响和支持;“比较篇”收录六篇论文,主要比较张謇和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政治、社会、经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