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唐诗三百首详析》是《唐诗三百首》的全面注释解析读本。唐代是诗歌创作的极盛时期,唐诗选本在唐代即已开始出现,唐以后更有多种选本流行,而其中篇幅较为适中、选诗较为精当、在旧选本中传播广的是清代孙洙(别号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因为这个选本入选的大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故有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美誉。《唐诗三百
汉赋是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但是汉赋已经跨越了文学的国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汉赋文化。本书从汉赋文体入手,研究汉赋这个文体本身的结构及其历史发展,研究汉赋文体与儒学功能的结合,及其他宗教文化比如方士文化的关系,研究汉赋与科举的关系,研究汉赋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比如与汉画像石文化的关系等。总之
在世界网络文学的背景下,客观分析中国网络文学的新质,既有助于确定中国文学自信与文化自信,也有助于同世界展开有价值的对话。本书立足于中国网络文学的特殊性,深入分析了中国网络文学在商业化、大众化外表下呈现的网络时代的生存体验(虚拟生存体验)。中国网络文学的架空表现了网络时代的世界观,世界具有了可塑性与跨越性;随身流文学表现
本书主要研究朱敦儒其人其词之特质内涵及其身后的影响效应。作为一位经宋室南渡,历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朝的词人,其传世词集《樵歌》具自传体特质,记录了朱敦儒从伊洛名士至南奔流民,从仕宦官员到嘉禾隐者的心路历程。朱敦儒词的嬗变是两宋之际词质演进的典型样本。《樵歌》中彰显的朱敦儒之人生风致则折射出了两宋之际的士风和时风
全书立足于《粤西诗载》文本研究,从作品内容、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的分析延伸至对作品中涵盖的广西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等地域特质的挖掘。通过文献史料的钩沉与比对,探讨广西地域文化与地方文学创作的双向互动关系,再现广西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中国文化诗学:历史谱系与本土建构(中国学派)(RM)
吴郁芳先生是研究楚史、楚辞的大家。他自学成才,对楚辞有着深厚的学术热情,先后在《文学遗产》《文物》《江汉论坛》《求索》《江汉考古》等著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观点新颖,论证缜密,颇有见地。文集全面收录了吴郁芳先生生前所撰有关楚辞研究、楚史研究、古史研究、徐霞客研究等近百篇学术论文,并择其所作诗歌、散文等数十篇,
此书的写作以作者多年研读、讲解《诗经》为基础,是对《诗经》这部文学和文化经典的全面分析。写作上注意深入浅出,注意结合重点作品分析,阐发经典其深厚的文化与文学意蕴。全书的基本结构:大致按《诗经》创作原有的时间顺序,先雅颂、后国风。在这样大的顺序之下,按主题分类讨论相关作品。所设题目有祭祀、农事宴饮、婚姻战争政治抒情等几大
本书着眼于词学研究的三个重要角度,即文献研究、史论研究和审美研究,此外也重视词学批评方法的探索,并且尝试用批评方法作为桥梁和纽带,把文献、史论与审美联结起来,形成一条层次分明、方向清晰、比较完整的词学研究路径。这一研究路径的特点,非常重视文献在词学研究中的基础作用,但又没有使研究的视野局限于发现和整理文献,而是强调充分
《诗品》是与《文心雕龙》同样重要的古典文学理论著作,全书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122人,计上品12人,中品38人,下品72人,系统总结两汉魏晋的诗歌创作成就、艺术特色及理论思考,对后世诗歌创作及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本书作者以传统考据方法,吸取现有研究成果中的精华,又加以更深的开掘,从大量占有原始资料入手,对钟嵘《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