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志从编纂起始至今,虽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但对其历史的记述和研究,则略显薄弱。近代以来,冠名“中国方志史”的著作虽已有若干种,但以宏观概说者居多,重在探索其规律性的问题,而宏微兼具、以尽可能多的翔实资料加以印证和探索的则似乎还没有。本书即以上古时期白阜画《神农地形图》作为方志学的源头,下至2000年,系统地梳理了两
《菲律宾海洋战略研究》一书是该套丛书之一,它全面梳理了菲律宾海权意识逐步苏醒与海洋战略逐步成形的过程,系统阐释了菲律宾的海洋战略目标、海洋法律主张,以及菲律宾的海洋管理结构与执法体制及其推行海洋战略的主要措施。最后,深度剖析了菲律宾海洋战略实施面临的困境及与周边国家的海上互动。
全书详细梳理了美以军事外交关系形成、发展、提升及再定位的过程,较为全面地归纳了美以军事外交关系的主要内容,深入解析了现实战略因素、文化社会因素、美国犹太人的政治影响力等三大动因,逐一分析了长期稳定性、显著的非对称性、典型的结盟性、军事援助条件极其优惠等四个特点。着眼于全面客观地看待美以军事外交关系,本书还深入探讨了这一
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策划、主编的《美国-亚太地区国家海洋战略研究》丛书共计八本,全面展示了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印度以及澳大利亚这八个国家的海洋安全战略、海洋管理战略、海洋经济战略、海洋环保战略、海洋教科文战略以及海洋国际政治与外交战略等,一方面促进了我们对周边各国具有更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制
《越南海洋战略研究》一书是该套丛书之一,《越南海洋战略研究》以越南的“海洋战略”为一条主线,全面剖析了这一战略形成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完善标志,系统地分析了这一战略的现状与特点,前瞻性地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预测了今后的走向。
在战争年代,能够掌握敌人的动态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今天在和平时期,军事侦察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书中涵盖了地面、海上、航空、航天等多种军用侦察方式,精选国内外大量军用侦察装备,详细介绍它们的外形、性能、原理、用途等多方面知识。
本书以德国的历史为主线,详述了自19世纪后半叶至二战期间欧洲各大国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首次以普法战争为起点解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作者并未详细描述诸多战争过程,而是侧重从历史、战略、外交、技术、经济等宏观角度总结两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剖析大国战争的逻辑。
《美国国防部建模与仿真术语手册》根据新军用仿真技术发展动态,结合美国国防部建模与仿真协调办公室(M&SCO)对外发布的相关文档,对建模与仿真应用领域的术语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书中内容主要包括缩略语(共2349条)和术语(共968条)两大部分。《美国国防部建模与仿真术语手册》可作为从事作战仿真与装备仿真研究和开发人员的术语
努尔哈赤用祖、父所遗的十三副甲胄起兵,开始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征程。其后又以七大恨为由发布讨明檄文,正式展开了与明帝国争雄辽东的战争。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继承大汗之位,采用更为灵活的外交手腕和战略战术,最终瓦解了明帝国在辽东的统治。而随着小冰河期的到来,中原大地的百万饥民揭竿而起,大明帝国的命运进入了倒数计时。有人说
蒙元灭亡南宋的历史,其实很多国人都早已耳熟能详。但无论是大哉乾元的感叹,还是崖山之后无中国的悲悯,感性的认知并不能真正诠释那段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本书将首次运用西方年鉴学派的理论,以空前的长广角的视野为读者还原那段百年历史。系统的展示当时东亚大陆各政权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社会生态,以及其兴亡背后的真正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