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说明了何谓黄老道家,黄老道家的演变历史,黄老道家的研究为何重要,黄老道家的主要特征,以及出土文献中有哪些文本值得作为黄老道家的文献来研究。*章集中阐述了黄老道家两大侧面老子与黄帝各自的作用与功能,讨论了这两者为何能够构成互补的关系。后面四篇则分别是对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上海博物馆藏竹简《恒先》、《凡物流形》、《
本书是唐翼明先生《论语新诠》全本注解。 与其他版本《论语》的不同点: 《论语》对每段的解读氛围三个部分,分别是解释、大意、导读。 【解释】这一部分是对字、词、句的疏解,需要时也做一些背景交代。为了帮助一般读者真正读懂《论语》,不采用只对重点字词单独解释的方式,而改采逐句串讲的办法,尽可能让解释清楚、明白而又好读,避免繁
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本书将《周易》全文译成易读的现代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对《周易》的历史、读易的方法,每卦、每爻爻辞内在含义等向读者作了深入而又浅近明白的介绍。
本书中,作者试图探究《周易》的基本思想。他认为,《易传》、卦爻辞,甚至卦名、卦符都不能说是《周易》的根本。《周易》的根本,在于阴阳这一对观念。也就是说,整部《周易》都是奠基在阴阳之上的。简言之,作者认为,《易》的出发点在于把握世界,而阴阳就是把握世界的工具。把握世界的落脚点在人:人要顺从利用阴阳的变化,趋利避害。在论述
本书主要介绍中国儒家的思想。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两千五百年前,人类文明进入轴心时代。孔子创立了中国历史上*个学派儒家。两千五百年的儒家,经历了六种历史形态,它们是:子学儒家、经学儒家、理学儒家、心学儒家、气学儒家、新学儒家。为了更好地前进,我们要了解过去。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看世界、看未来。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庄子〉内七篇析义》是张文江先生关于《庄子》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的解析与试读。庄学集先秦学术之大成,以后又与传入的印度佛学印证,促进了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形成。庄学已渗入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语言(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之类),深深影响了知识人的文化性格。今天
从执一于天理,到自由地探索真理,认识论的发展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先秦诸子之学为之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有不少近现代思想家都对诸子学做出了创造性的诠释与转化。本书以时间和学派为线索,讨论了中国现代各种认识论的内涵、结构、特色及其与先秦诸子学的连续性和断裂之处,涉及晚清的康梁、严复,以及五四以后兴起的自由主
讲好中国故事系列丛书是从传统文化典籍中甄选的一系列经典故事,如孔鲤趋庭毛遂自荐班超从戎等,这些经典故事,既能体现中华民传统美德,又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强调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适合孩子独立阅读及亲子共读。
本书从《论语》中选取一系列经典故事,以典籍为纲目,分为上下册,用平实浅易的语言将故事呈现给读者,并配以生动形象的插图,加注拼音,方便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