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进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
南越王宫博物馆是西汉时期南越国的宫殿御苑所在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内保留有从秦代到民国的十三朝遗迹,如一部反映广州城市建设的实物史书,被誉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是了解广州城市发展的重要窗口。 本书通过南越王宫署遗址出土的器物,所在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内保留有从秦代到民国的十三朝遗
本书在系统收集唐代考古资料中的胡人形象或图像,在新社会史理论范式下,尝试从考古学、图像史学、文献学、比较史学等跨学科视角,“自下而上”地探析胡人在唐代社会的生存状况、社会作用和历史影响。根据研究得出如下重要观点。1)唐代墓葬中那些体貌特征迥异于汉人的胡人形象(图像)出现在各类随葬品中间,似乎按照职业或职能出现在群像中,
本书为作者从已刊发的论文中,选则32篇较为重要者结集出版,涉及先秦两汉出土文献(侧重战国简帛文献)、古文字研究(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战国简帛文字等)为主,兼及先秦两汉传世典籍的研究。书名“逐狐东山”出自《焦氏易林》,取义于在校读古代典籍文献(含出土文献)时若想有所发现犹如山中追逐狐狸那般艰难。论文集仿《庄子》编排体例,
《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是我社继《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后的又一大型文献出版项目。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泰半,其余散出部分大多分藏于甘肃各地博物馆。《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将全部甘肃所藏收录出版。配合我社正在进行的法藏、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将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6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6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
本书是对浙江全境唐代石刻的研究与探索:以探访到的现存唐代摩崖石刻为研究主体,涉及碑刻、经幢、已佚失的刻本等各种形式的唐代文字石刻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