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作者精选的学术论文、讲座整理稿、访谈录、大型展览图录撰文等结集而成。以寻路为主旨,对中国考古学目前面临的现状,对建设中国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对既往研究中相对薄弱的青藏高原考古、高原丝绸之路进行探索,力作甚多。这是一本准学术轻学术的学术随笔集,雅俗共赏,涉及广阔,寻文化传播之路,觅古人创造之智。
敦煌法学是敦煌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敦煌法学主要研究对象之一的敦煌契约文书,广涉借贷契、买卖契(包括一般买卖、土地交易)、租佃契、雇工契、养男立嗣契和放妻书、放良书、分书和遗书,可称为敦煌五契四书。 本书是集中、系统、深入研究敦煌契约文书的著述之一,尝试通过梳理这些蕴含于契约文书中的民间规则变迁,再现中古时代广阔的生活
在先秦儒学的发展脉络中,存在着一条隐秘且容易被后人忽视的思想传承路线,即孔子郭店儒简荀子。本书的主要工作就是结合传统中国哲学的实践性特点,分别从天人观、心性论和政治思想三个方面详尽阐述郭店儒简与荀子的思想关联,并由此梳理出荀子的理论出发点。这对于全面理解郭店儒简的学术价值,以及更加准确地把握荀子思想的内容、来源和特点,
哈密盆地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其自然环境几乎能够涵盖新疆主要的环境类型。同时,哈密盆地作为进出新疆的东方要道,东西方文化在此碰撞,改变了当地原有的生活面貌,并在食谱中留下清晰的痕迹。 由于缺乏系统的生业模式研究,此前,学术界根据这一地区考古遗址中陶器普遍不发达、几乎不见农业生产相关工具、墓葬中墓主人身着皮毛制品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共三十卷,本书是第十七卷。此套书以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全部汉文非佛教文献为资料来源,将这些数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写本,全部按号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对原件的错误加以校理,可能地解决所涉及文书的定性、定名、定年等问题。每件文书释文后附有校记和一百年来学术界有关该文书的研究文献索引。本书收录
《郑州革命遗址通览》是郑州市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基本成果的汇编。书稿包括《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管城区》《惠济区》《上街区》《巩义市》《登封市》《新密市》《荥阳市》《新郑市》《中牟县》等12章,配彩色插图273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介绍了郑州市82处革命遗址和9处其他遗址的所在方位、历史由来和保护状况及利用
本书集中展示湖南师范大学好普艺术博物馆馆藏陶瓷精精品,分为图集和论文集两部分。图片300多幅,收录湖南师范大学好普艺术博物馆200多件湖南古陶瓷珍品的图像资料和藏品信息,是供广大师生和社会专业人士进行研究的一手资料。论文15篇,收录以湖南师范大学好普艺术博物馆馆藏湖南古陶瓷珍品,即湖南古陶瓷鼎盛时期(东汉—北宋)器物为
大遗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见证,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文化价值。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遗址保护与民众生产生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同时,随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大遗址保护工作开始受到政府和民众的普遍重视,迫切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协调大遗址保护与发展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系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和古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古希腊文字、古印度文字一起,共同创造了灿烂悠久的人类文明。把甲骨文作为一门课程,让大学生系统地学习、了解、掌握甲骨文字,知道汉文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历程,增强大学生和其他学习者的文化自信,让民族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是作者编写本书的起点
本书介绍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自汉代迄今的瓦、印、令牌、木匾、刻石、碑铭等资料共一百八十种。所收资料,一般均按镌刻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