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是中共早期懂文艺的政治领导人,五四以来左翼文艺发展史上艰难的觅渡者。在中国现代艺思想转折变迁中,他更是集参与者、体验者、变革者、实践者于一身的典型:既深受中国古典文艺思想影响,又历经古典文艺趣味、儒家文艺思想、“五四”文艺思潮、俄苏文艺思想中国化等进程。《时代觅渡的丰富与痛苦》以其文艺思想
本书从学术和文化的角度阐释了有关《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这“四大奇书”的各种相关问题。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结合一些具体作品的分析,从叙事学的角度研究当前文学创作与“中国故事”的关系;中篇对当前最新的“底层文学”思潮在理论上作了探讨,并对具体的作家作品进行了分析;下篇结合“三农问题”的讨论,对20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农村题材作品做了阐述。
《励耘学刊(2012年·总第12辑)》分为新视域、文学史专题、文化研究、文献考辨、青年园地、文史名家、书评这七个部分,收录了国内外原创文学论集,主要包括了新史料全方位的开掘与现代文学史体系的完善、山岳·文体·隐逸——《游天台山赋》与《北山移文》山岳书写及其文化、发生着的历史与演进中的形象——对辛亥从军女性吴淑卿的历史与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刘勰与《文心雕龙》
本书所展现的,是一个“另类”而又完全符合史实的“五四”文学时代。文化上的不设防,是“五四”的胸襟,当时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各种充满幻想和“小资”色彩的社会思潮,都在中国有过演绎和信徒,并对以文学研究会为代表的大批中国作家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郭沫若嘲笑为充满“童话色彩”的日本的新村主义思潮传到中国后,诱使老实的周作人亲自跑到
《视界与方法:中国文学研究十年》是《求是文荟》丛书之一,全书分当代文学思潮前沿问题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新视界两编,收录有“战斗的身体与文化政治”,“语言媒介与文学存在的理由”,“陶渊明隐逸的精神史意义”等文章。
后工业时代,“劳动的身体”业已转化为“欲望的身体”,不论是社会大众还是知识分子都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重新审视身体。在此背景下风生水起的“身体写作”,可以说是当代文学与批评密切关注“身体转向”的必然结果。继陈染、卫慧诸家之后,木子美、竹影青瞳等人视身体为欲望、欢愉载体的写作,在网络化语境中频频产生轰动效应,相关学术研究与文
《文史哲丛刊》主要收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表在《文史哲》杂志上的精品力作(个别专集兼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章),按专题的形式结集出版。本书收录了丁玲、李希凡、孙范今等26位名家学者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论文,集中展现了中国文学及其研究在走向现代进程中的艰辛和执着追求。
《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书画的会通》是一部较全面系统地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与书画关系的专著,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兼擅书画的现象及其原因、文学和书画在创作上的相互交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中编探讨魏晋南北朝文论和书画论中共用的几个重要范畴(意、势、骨、形、神、自然、丽、奇)的生成演变、内涵及其异同。下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