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专家对西南地区的调查研究:民族学和社会学中国化的探索》以民族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一般理论与个案实例相结合的方法,以实地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步骤为主线,由宏观(导论、总貌)到微观(民族学调查研究、社会学调查研究、综合调查研究)再到宏观(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和20世纪上半叶民族学的中国化),系统而深入地描述了抗战
本书是《菊与刀》《武士道》和《五轮书》三部有关日本文化的经典著作的合集。《武士道》被称为日本人的“自知之明”,《菊与刀》被称为美国人的“旁观者清”,《五轮书》被称为日本的《孙子兵法》。
《心灵的习性》是一本全面介绍美国社会的一般状况、深层结构和运动态势的书。作者通过对美国社会的各层次、各领域、各种典型人物及其思想观点的考察,通过对美国传统的渊源及其沿革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美国社会的立体画面,从开国元勋的志向到里根政府的作为,从经济结构的演变到宗教含义的转化,从“原始的丰富”到文
张雷军学术文集
《民族學研究集刊》,中山文化教育館研究部民族問題研究室编二則後共出版六期。一九三六在上海出版一期,由商務印書鎔出版。後因抗戰爆發,第二期遷至長沙出版,第三至五期又遷至重慶出版,其中第五期改由中華書局出版。一九四八年在上海出版第六期,编輯者改為中山文化教育館研究部民族組,仍由中華書局出版,此後停刊。《民族學研究集刊》于黃
从民族社会调查到学科理论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民族社会学学科建设已经起步,并正朝更加系统化、学科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客观地说,现时的民族社会学研究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学科成熟还有不少的路要走为此,当下的任务之一就是,回顾、总结和反思学科发展的历程和取向,梳理民族社会学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学科化发展逐步形成的脉络,并理性地对待其中存
《民族社会学概论》共分五部分,分别为民族社会学基础、民族社会学方法、民族社会结构、民族社会行为和民族社会发展,既对该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详细介绍,又吸收了该学科的前沿性成果。
本书描述了20世纪上半期美国公众的中国形象及其成因。作者认为,这一时期美国的中国形象是基于传教士激情,由卢斯媒体误导、赛珍珠小说强化,再由宋美龄推向高潮的不符合中国实际的形象,是美国人按自己的理念创造出来的,实际上反映了美国人的希望和梦想,其背后是美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不过这种中国幻象在当时对中国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建设过程中,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以*民族理论为基础,以邓小平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以及以*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民族理论为主干的科学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