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广义田园诗概念,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包括英译古典牧歌在内的英国历代田园诗的多维空间特征,为读者呈现出一个诗意的、融理想与现实为一体的矛盾空间——田园乌托邦,揭示了田园诗以矛盾空间纾解人类社会心理矛盾的内在机制。
锡德尼不是一位静坐书斋的诗人或理论家,其诗学与人生彼此交融,两者有着共同的目的。一方面,锡德尼的人生对其诗歌和诗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壮志难酬,转而将充沛的精神能量投向诗歌,为了证明诗歌的合法性,便在诗学中赋予诗歌实现其政治计划的功能;另一方面,锡德尼对后世的影响同样是其人其作合二为一,他的诗歌及诗学宣告了英国文学和文学
本书讲述原本有着大好前程的青年汉斯·卡斯托普在“山庄”国际疗养院治疗贫血症的过程中,不幸感染肺结核而被迫长期住在疗养院的故事。期间,他遇到各种各样的怪人,有隐秘的共济会成员,有狂热的耶稣会教士,还有殖民地的农场主等。各种思潮在这里碰撞、对峙,结果主人公不但思想开始变得混乱,意志也越来越消沉,并迷恋上一位有夫之妇。山庄成
施笃姆是“诗意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郁达夫称他为“一流不朽作家”,巴金称其文笔清丽、结构简朴、感情纯真,足慰心灵。其成名作《茵梦湖》是描写感伤爱情的经典名篇,弥漫着一种凄清柔美的诗意,受到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万千读者的喜爱。本书除《茵梦湖》外,还收入了《玛尔特和她的钟》《苹果熟了的时候》《迟开的玫瑰》《燕语》《木偶戏子
小说以玛利亚布隆修道院的两位少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成长和友谊为起点,围绕着两人的人生轨迹展开。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因天性截然不同而走上人生殊途:以理性引导的学者纳尔齐斯修身养性,潜心研习,成为修道院的院长;受感性召唤的艺术家歌尔德蒙漂泊流浪,独运匠心,成为雕刻家。虽天性相异,但不妨碍两人结下深厚情谊,惺惺相惜,通过相互
您瞧,有时我自己就会给报纸写点儿文章。时不时地,我会为外面而写,每当外面的世界将我吞没,每当发生了一些让我疯狂,让我必须窜出去、走到大街上去的事儿或者我没有更重要的事情可做。这些文字是玛格丽特·杜拉斯为身外世界所写。所谓的外,是与内相对而言的。热衷于私人写作的杜拉斯对外面的世界一样很感兴趣。她的工作台铺得
本书收录了玛格丽特杜拉斯19621993年间写的报刊文章、序言、书信、随笔,有的已经发表过了,有的从来没有刊行过。有的文章关于当时法国的社会事件,有的是因为一部心爱的电影,一帧看了良久的画作,一次相逢,一夜寂寞。这些文章看似散乱,其实蕴涵着一种延续。这种延续并不限于时间的先后顺序。它来自主题本身。主题间或许未必真的存在
自然一直都是英国诗歌的重要主题,从古英语诗歌里的凶猛怪兽,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田园,从浪漫主义时期的崇山峻岭,到维多利亚时期的物竞天择,再到上世纪初乔治时期的怀旧乡村。历史悠久的自然主题在战后英国诗歌中有怎样的新发展,本书以拉金、休斯和希尼这三位著名诗人为例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三位诗人对自然的书写具有共同要素寻找自然
该论文集收录作者近些年发表的英国文学方面论文共13篇,涉及作品几乎涵盖英国文学从文艺复兴时期至今,均是小说、诗歌和戏剧名篇。这些文章的主要特点是以文本细读法为主,只是必要时结合文学理论,旨在试图合理把握作家创作意图。同时,在这些论文中,细节往往成为发现问题和创新的出发点,也正式由于牢牢地把握住了细节,许多文章观点新颖,
达芬奇·隐秘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