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两部分,部分为格律诗写作理论,分5个章节,分别是:格律诗发展、格律诗平仄、格律诗规范、格律诗写作、格律诗欣赏;第二部分为诗歌作品欣赏。此部分汇集了本人创作的格律诗作品400首。主要内容包括序、章格律诗发展、节格律诗形成与发展、第二节格律诗普及与现状、第三节格律诗特点与分类、第二章格律诗平仄、节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
从七种题材鉴赏唐诗,每类题材诗篇,追根溯源,挖掘其历史价值。诗篇浩如烟海,取其一二,脉络清晰,望窥一斑而知全貌。格律诗写作要求是唐诗鉴赏的拓展。至唐代,诗歌格律完备。唐诗创作在格律方面要求甚严。《唐诗鉴赏与写作》取其重点,从押韵、平仄、对仗三方面,进行诗律分析。
本书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故事内蕴、文化背景、人物形象、艺术风貌等,都有全面的展现与细致的解析。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本书对小说表层故事之下的深层意蕴,有较为深入的开掘;同时从小说自身的逻辑出发,对曹雪芹在八十回之后的内容安排亦有梳理,穿插于前八十回内容的解读中,可以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作者原意,形成自我的
世间绝美的爱情,都藏在这些唯美的古诗词里。本书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中,精选30余首最为深情之作,在赏析的同时从独特的视角,用浪漫的文笔生动、完整地讲述每首古诗词背后发生的爱情故事。陆游与唐琬、苏轼与王朝云、曹丕与郭氏、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一段段悲欢离合,一幕幕旷世之恋不断上演,两情相悦或缠绵悱
《新时期上海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是上海儿童文学发展史上首部“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研究”论著,可谓新时期上海地域儿童文学创作研究的奠基之作。在这部论著中,以李学斌教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以开阔的眼界、多维的视角、深厚的学养、科学的方法对富有代表性的十位上海儿童文学“第四代”作家的创作展开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和融合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由220年曹丕强迫东汉汉献帝禅让,建立曹魏开始,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重新统一结束。在这个时期,既有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进程,也有天下纷争的战乱过程,各种历史人物纷纷登场。本书主要是引用后人评述魏晋南北朝的诗句,包括对帝王将相、乱世风尘、门阀家族、历史转折大事件
《情诗简史》为郦波教授继《唐诗简史》《宋词简史》后又一力作。全书依“简史”体例,一人一诗,以时间为序,按先秦、汉晋、唐、宋元、明清五个中国文学史的重要时期,精选52首最有代表性的情诗、情词、情曲,讲述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爱情故事,梳理情诗艺术的历史脉络,立体呈现情诗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发展面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青少年必读的文学篇章。以散文诗的形式叙说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进行再构与重塑,唤醒三千年前的温婉字句,构建唯美的人间情怀,既是创新之举,又能推进传统文化和散文诗发展。
全书收载药味289种,计草类70种,木类47种,兽类27种,禽类40种,虫类27种,鱼类21种,果类24种,菜类12种,木类21种,全书24万字。本书按自然属性分类,对每种动物、植物,先录《诗经》篇名,次录《诗经》中含有动、植物的诗句,以及历代各家对诗句中动、植物的古注,并联系历代本草注文中所引《诗经》的资料,用清代考
《全唐诗》中关于“蓬莱”的诗歌约六百首,占留存下来的唐诗数量的百分之一强。而“蓬莱”意象能够如此反复地出现在唐人的诗作中,并且贯穿唐代诗歌创作的各个时期,足以说明其研究价值。本书以清人彭定求等校点《全唐诗》(中华书局1980年版)为诗歌底本,参照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刘学锴撰《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