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研究中外运河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从中国大运河遗产认定、价值阐释,到大运河遗产分级保护规划编制、遗产本体保护措施制定、环境景观营造、展示利用方式遴选、管理模式确定及文物影响评估方法等方面,结合大量实践范例进行解析,从整体性的视角研究中国大运河遗产系统性保护方法,初步建构了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体系
村落形态是村落历史进程固化在形态上的折射和反映,它承载与记录了村落繁衍过程中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各方面因素的发展和变化。本书首先对村落形态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指出村落形态研究包括了村落形态的影响因素、本体构成、研究类型划分等,其中的村落形态本体构成又包含了村落的形状特征和精神态势两大方面。之后,本书选取历史时期与现
《黄文弼与丝绸之路》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文物照片以及档案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丝绸之路考古的重要开创者,被誉为西北考古人的黄文弼先生的生平履历和主要成就。
本书是明代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的选注本,共选注20篇。本书选取的篇目以徐霞客早期的名山游记为主,如武夷山、庐山、黄山等都为人们所熟悉。书中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写景记事,引人入胜,文笔隽永,具有地理学、文学以及史学价值,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在欧洲城市变迁史的讨论中,本书将目标读者锁定为建筑师、规划师和欧洲建筑和历史的热爱者。本书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发现之旅。通过图片、等比例缩放图和详细的建筑分析,对欧洲有文化气息的城市进行了清晰的阐述。 通过一系列展示城市历史布局变迁的地图,方便读者对比城市的变迁。本书对欧洲城市从罗马败落到以北部为基础的现代主义的变迁进行了
拉采尔是19世纪末著名的德国政治地理学家。所谓政治地理学,就是观察地理环境背后的生存意志,由此探究人类政治世界与自然地理之间的深刻关联,这正是本期辑刊所探究的主旨。论题栏目选入四篇文章,分为两组:一组聚焦于地缘政治学的演进与发展,提纲挈领,介绍政治地理学的总体发展脉络。另一组三篇文章都围绕拉采尔的政治地理学展开。思想史
本书是故园画忆系列中的一本。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是长江大支流汉江的源头,陕南地区的城市,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该地区历史底蕴深厚、地形大开大合、环境优美,保留有类型丰富的古镇、古建筑,民风古朴。本书为作者于疫情期间在汉中的岳父岳母家完成的,作者用精美的钢笔速写描绘了
这是两位西方探险家的传奇故事。他们虽然时隔百年,但注定在中国长城上相遇。 1908年,美国人威廉·盖洛成为长城探险人。他精彩的长城图片记录下了2800公里的行程。然而,随着探险日志和图片的遗失,这位老去的威廉也变得无人知晓。 今天,英国长城学者威廉·林赛不但找到了老威廉的长城日志和长城照片,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早、使用时间久、空间跨度的人工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其历史文化资源尤为重要。本书对2019年大运河的相关研究进行摘选,分别从运河学理论,河工与水利,漕运,运河区域经济与社会,运河文学与艺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运河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运河考古,当代运河规划、建设与管理,世界运河十个部分进
《遗产》是由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创办的文化遗产研究系列集刊,刊物瞄准当代遗产研究的热点问题,旨在从不同的学科视域出发,探讨遗产保护遗产指定遗产开发等遗产研究热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构建大交叉大融合的文化遗产研究共识,所刊登研究成果内容涉及遗产理论、遗产政策、记忆遗产、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