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述原则,决定对2000年以来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发掘项目进行梳理,挑选出可以完成简报但难以刊发的项目集结成基建考古专题报告集,每集挑选某一历史时段为主题,收集十余篇简报结成合集,以1至2年一集的速度分批出版。本次结集出版的14篇简报,时代上以甘肃省已经发掘的魏晋时期遗址、墓葬为主,兼收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的发掘项
《甘肃重要考古发现(2000-2019)》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2000-2019甘肃的重要考古发现。近二十年来,为解决一些重大的学术课题和热点问题,甘肃省陆续开展了多项主动性考古发掘。在旧石器,新石器—青铜时代,河西走廊早期矿冶,周、秦、西戎文化和秦汉至宋元时期的考古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和突破性进展。《甘肃重要考古发
广州乃千年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东方大港、世界性名城。广州十三行在大清朝的历史上存活了160年,并有近百年“一口通商”的对外贸易史。与此相伴的众多国际性历史事件及人文故事必然与一系列具有纪念性的文化遗址相关联。这些文化遗址是商都广州开展国际旅游的丰富资源和资本、促进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品牌及城市视觉景观表达的对象。于此,《广州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永定门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1988年在文博界专家的积极呼吁和鼎力相助下成立博物馆,1991年9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隶属于北京市文物局。在北京先农坛建坛600年之际,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组织编写了北京先农坛志一书,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记录600年来先农坛的历史作用和重大事件,全书分为建置与功能、坛区、北
本书根据复旦大学FIST课程(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上多位国内知名学者的讲课录音整理成文,共分为十四讲,内容涉及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年代与文化谱系、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骨骼考古等十四个部分,从历史科学研究的高度认识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内容,探索新的考古学课题。
本书首先对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汉代的出土玉器进行了材质科学分析,按照无机和有机进行分类,详述材质特点和鉴别特征;然后探讨了玉器在古代社会的使用方式,包括自然状态和非自然状态两种方式,重点探讨玉器火烧的人类行为;最后探讨了玉器在地下埋藏中发生的风化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玉器的修复保护措施以及预防性保护措施。
本书是2007~2017年北京市大兴区采育西组团、黄村双高花园、康庄安置房、康庄C地块、首创机务队、青云店联宾、医学科学院、新城北区项目工程的考古发掘报告集。共清理汉、北魏、唐、辽、金、元、明、清时期墓葬161座,发掘面积4500平方米,出土陶、瓷、银、铜、玉器等随葬器物。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时代特点鲜明,为北京地区汉、
有关曾国的历史,文献记载极少,田野考古再现了两周时期曾国的历史文化面貌,本书紧扣当前学术研讨的前沿,以曾国铜器铭文考释为基础,按铭文考释、归属繫联、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名物制度等章节布局谋篇,以基本材料考证为基础和依托,层层递进,逐步深入讨论有关问题,对两周时期曾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及制度等方面多有讨论,立足基本考古
《附录》将涉及辽西区青铜时代考古的文献汇编成目录。本书对推动北方地区的考古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本辑收录川大考古学系在岗教师和部分离退休教师撰写的学术论文26篇,涉及史前考古(旧石器时代美术考古、西南地区古人类、内蒙古赵宝沟文化)、商周考古(西周诸侯国铜器生产与流通、战国玻璃制造)、西南考古(西南夷发饰、四川战国铜胄、天府广场出土石犀、秦汉蜀地移民、四川汉代画像砖与东汉崖墓建筑)、宗教考古(南齐永明元年造像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