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话本小说、戏曲发展的实际进程,从理论梳理与个案分析两方面探究话本小说与戏曲叙事模式与叙事内容的渗透,并对二者互动时因艺术特性不同需分别实现叙事模式与叙事内容的转换进行揭示。
新文艺观察— 网开一面看文学:中国网络小说批评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神话学”课题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作者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整理及对盘瓠神话研究著作的文本梳理,全面介绍了迄今为止国内外学界围绕盘瓠及其神话传说的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成就,对各阶段的研究进行了精当的总结及论述。全书共分六章,分别是“盘瓠神话”“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盘瓠神话”“20世纪初
鲍鹏山学养深厚、思维缜密而又激情澎湃。他从文化、制度、人性等角度解读《水浒》,少讲情节,多讲细节;少说是什么,多讲为什么。他从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宋江等人入手,突破了对《水浒》故事情节的简单复述,读出了藏于故事背后无比丰富的人性内涵、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本书是对金圣叹、李贽等人品评《水浒》的重大突破。
《明代陶诗接受与批评》一书,采用接受美学理论与文学思想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立足明代文人丰富的涉陶诗歌、诗论等文献,力图还原和构建明人陶诗接受与批评的心路历程。明代各个时期均有较为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对各种文学艺术体式的回顾与整理成了有明一代文士们的重要任务,他们对陶诗的评价也有阐释自己所在诗派诗学主张的任务。本书
本书通过对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五部中国小说的分析,描绘明清小说对于社会性别的处理方式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和美学的意义,指出一种以阴阳八卦为基础的性别诗学是许多明清小说的基本结构因素。作者把为传统评点者所忽略的性别作为一个分析范畴,论证了性别术语则原
《曲律》由叶长海解读,原著者为明万历年间著名的戏曲作家王骥德。原著《曲律》是一部经过精心构思的曲学专著,其全面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远远胜过明代以前的任何曲论著作。《曲律》论述全面,自成体系。全书共四十章,从结构框架上看包括绪论、分论、杂论及附论四个部分。本书原文以2010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再造善本》所收《曲律
本书为作者多年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中国新诗研究和鲁迅研究,旁及同时代作家、流派和文学现象研究。上篇通过提出“鲁迅的美学”与散文诗的现代精神,重新审视作为文学家的鲁迅在写作中的自觉尝试。中篇和下篇则融汇了诗歌文体与其他文体作家的研究。作者一方面在诗歌研究中力图展现历史,讨论中国新诗尤其是现代主义诗歌所处
以往的藏族文艺理论研究,多以学科分类为限域展开。本书尝试把握藏族诗学与艺术理论中共享的美学通则,从藏族文学艺术史中的三个经典样板——《诗镜》、唐卡及其量度经和《格萨尔》入手,剖析三种代表性的藏族文艺美学的特征和体系性建构,从而勾描藏族审美精神的核心特质和外在表征。通观经典与民众文化,意在究大端,绘底色,更放眼于未来,探
本书共分为十五讲,内容包括: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初盛唐传奇、中唐爱情题材传奇、中唐历史题材传奇、中唐记梦题材传奇、晚唐豪侠题材传奇、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