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是刘勰披诵十代(唐、虞、夏、商、周、汉、魏、晋、刘宋、萧齐)文学作品写成的文学概论,自传世以来,一直受到文人的注意,历经一千五百年的岁月,愈到后来愈受关注,读者群愈广。前世学者称之为体大思精,论文之作无出其右。近代中外学者对之益为注意,校理遗篇,积为显学。直至今日,国内外研究文学者,无人不知此巨著,是为“龙
南朝梁武帝的太子萧统雅好文学,他搜集了近三万卷图书,邀集许多文学家,朝夕商権,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流传千古、具备各种体裁的文学总集一《昭明文选》。本书选录其中二十篇佳作,以白话语体的注释、翻译和赏析,帮助读者咀嚼古代的英华,感受古人生命的脉动,饱览古人留给我们的无尽宝藏。
魏禧是清代“古文三大家”之一,在古文理论与古文创作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研究传统古文发展绕不开的重要人物。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界对魏禧古文的研究尚不充分。本书拟对魏禧古文理论与古文创作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指出魏禧的古文理论是清初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兼具时代性、学理性的双重特色,对于现阶段凝炼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有启发
本书采取以史料发掘为起点、个案分析与整体把握有机结合等研究方法,考察文学期刊在当代文学传播接受中的功能与模式,考察其辐射全局的历史影响,既研究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的总体特性,又对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在不同时空、不同语境和不同读者群中的传播接受进行具体分析。本书通过以点带面的专题分析,分析文学期刊的编辑理念、策划运作在当代文
《宋代文赋研究》一书立足文体视野,把宋代文赋作为整体的文体学研究对象,聚焦其文体形态与文体功能等方面研究,偏重从赋体演变角度,分析宋代文赋独立的文体价值,以总体性的文体学研究视角开展宋代文赋独立的文体研究工作。同时本成果借助文体学研究方法开展宋代文赋的专题性研究工作,系统研究宋代文赋文体概念、文体特征、写作模式、文体功
本书为新文学学会主办的文学评论集刊,设有多个专题,如“作家语录”“文学新势力”“诗人档案”“新文学史家访谈录”等,本期重点推介了作家李凤群,诗人熊焱,新文学史家黄万华等,并对武汉文学微观察、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等主题推出系列文章,另有针对现当代文学一些人物和现象的评论。本书为编者精心所辑,所选文章主题鲜明,理论扎实,
本书分为文学篇、美术篇、书法篇、音乐篇、摄影篇、电影篇、舞蹈篇、民间文艺篇八部分,收录了《昌耀之后的青海现代汉诗简论》《王铎及其怀素“野道”观论析》《“大河之源”与“守护之爱”》等文章。
书中探究了古代文学理论与发展方面的问题,介绍了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明确了古代文学的成因是实现古代文学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事实。书中还运用文献调查的方法揭示了古代文学的研究面貌,指出了古代文学欣赏对古代文学理论形成的具体影响;围绕创作发生论、创作构思论、创作方法论、作品论、风格论等,论述了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创
本书是新时代文艺理论研究丛书之一,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文所所长鲁太光所著,分为上中下三编,共八章,从我们为什么需要优秀文艺作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优秀文艺作品中外优秀作家的创作道路与启示三大部分展开论述,内容翔实,结构严谨,并穿插60余幅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现出作者对新时代中国需要优秀文艺作品的呼声。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
本书内容包括:在场写作与散文性;在场写作与精神自由;追求审美空间的无限宽广;阅读一个时代的良心——读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浅说徐志摩诗歌的理想悲剧色彩;在草木生活中发现生命的奥秘——杨庆珍《人间草木有真情》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