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今,书画赝品十分普遍。鉴定中国书画的真伪,已成为世界艺术收藏领域的一个难题。本期几篇文章围绕中华书画文物鉴藏的主题展开,研究目光更多地投射鉴藏活动本身及其观念与方法上,通过学者们多个鉴藏实例的分析,以期对鉴定收藏的学术和方法做一次解析和推广。
本书收纳了14世纪至19世纪杰出大师的60余幅名画,带我们近距离洞察领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乔托、波提切利、丢勒、提香、鲁本斯、杨·凡·艾克、维米尔、安格尔等艺术巨匠不朽的艺术魅力。内容紧扣名画本身,或全貌、或局部地解读藏在名画的秘密,让我们彻底读懂看似不经意却蕴含着小秘密的名画中出现的元素是什么,它们为什么
《透视如此简单》已经风靡全世界85年,是一本将透视原理剖析得简单易懂的经典教程。 作者从地平线、消失点以及视平线与透视图之间的关系入手,一步步向读者揭示如何在画面中放置人像和物体,如何表现室内的透视关系,如何画出物体的明暗和投影,以及一幅成功的透视图有哪些要素。 书中传授的方法非常简单直接,配合通俗易懂的文字,超过25
这纸上美术馆是一套赏析世界著名画家代表作品的艺术普及读物。这本书展示了埃贡·席勒这位活跃于20世纪初期的奥地利画家近65幅杰作和他一生天才、跌宕的经历,并解析了作品画面背后蕴含的内涵和理念。席勒以明晰的线条创作了一系列的肖像和自画像,塑造出了人物的怪诞身姿和挑衅态度。其画笔下的人物身形扭曲、瘦骨嶙峋、造型
《行余剩录》是介绍晚清、民初之际山西介休的金石书画社团一行余学社的传记性研究著作。“行余学社”为山西清末民初人文中的一个特色存在,当时独特的学术、社会环境形成了一种文化聚合,学社聚集了介休诗文、书画界的名流如岳宝树、岳鸿举、曹淮、董重、李赓瀛、杨竹民等人,引领了一方风尚。书稿介入研究的视角重点在诗文、金石、书画,以各种
本书是一本绘画心理学应用人才培养的实战指导书籍,汇聚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十多年绘画心理学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收录作者36个绘画心理咨询案例,详细展现绘画心理咨询的流程及注意事项:下篇总结了国内40种绘画心理技术及应用实例,在“精”与“一”两个维度上做到有效结合,对于心理治疗专业的师生以及任何有兴趣把艺
本书是许江先生谈论艺术文化大师的学术精选集。身为艺术家、大学校长、美协主席的许江,也善于用文字来解读艺术大师的艺术风采、学术理想和精神高度。本书就是精选他多篇学术札记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编纂而成的。书中论及的大师有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林风眠、现代派艺术大家吴大羽等。
本书是许江先生谈论艺术尤其是绘画和视觉等相关话题的学术精选集。书中的《架上话》通过“视象·具象”“水痕·心痕”“后现·非线”几个部分,讨论了图像时代绘画何为的问题。《与吴冠中先生的对话》从点评许江作品出发,二人谈论了艺术感受力和对美的品赏能力的重要性,讨论了什么是绘画最重要的内涵。《绘画的纠结与诗》重返感受力的源头,从
本书内容包括:“觉醒的人类”“真正的故事从这里开始”“春”“谜一般的笑”“好大一幅《创世纪》”“佛兰德斯兄弟”“农民和诗人”“宫廷画师”“一个暴躁的人”“西班牙的巴洛克”“悲痛中诞生的力量”“越看越上瘾”“纸牌房”等。
本书是一本艺术理论图书。主题性美术创作作品在凝聚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斗志方面显然发挥了其他艺术所不可替代的审美育化作用,但如何认知或重建书写视觉史诗的造型艺术--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艺术本体价值问题值得深思。本书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通过作者多年的思考,从“人体造型是绘画叙事最独特的艺术语言”“将时间转换为平面化空间”“肖像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