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讲述:《阴符经》《内经》《外经》三部著作相传为轩辕黄帝所著,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瑰宝。三千多年来,《外经》形同失传,直至20世纪80年代,梅自强对偶得的《外经微言》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它可能就是寻觅三千多年不得的《外经》。《外经》是《内经》的姊妹篇,《内经》谈治已病,《外经》主要谈治未病。
本书作者杨骏教授,全国名中医,勤耕针灸临床近四十年,每年诊治患者万余人次,在完善针灸理论、创新针灸方法、特色灸法运用、针灸标准化研究等方面成果突出。本书系统反映了杨骏教授对任督二脉腧穴的学术认识和临床运用经验,讲授任督二脉重点腧穴的定位取穴技巧、临床运用方法、临床配穴方法、运用禁忌、具体适应病种等。
本书为胡永盛教授生前的手稿编撰而成,包括大医之路、中医入门提要、中医经典解读、胡师解惑部分。大医之路讲述了胡永盛教授学习中医的历程及主要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中医入门提要,简述了阴阳、藏象、经络、治法治则、辨证纲要等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医经典解读、胡师解惑这两部分讲述了学习中医药经历从入门到不断深化再到融会贯通的必
本书分上、中、下篇。上篇首先介绍翻译的基本概念、标准和原则、方法和技巧及翻译的过程。下篇首先从翻译风格、翻译策略和目标实现等方面描述四位译者的翻译风格,从原文解读和文化意识等角度分析出现不同翻译风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等策略、本体补偿策略、舍喻体译喻底策略和隐喻显化策略等翻译策略以及相对应的直译法、意译法、直译
國醫典藏影印系列——黃帝內經靈樞
本书是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主任吕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医师)融《易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经典理论于一体,运用李可古中医学派“气一元论”的核心学术思想,结合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将理法方药与药方法理相互贯通,采用逐条及类方分析两种方式对《伤寒论》398条进行了阐释。本书始终贯穿“逐症分析,
《伤寒论》以六经为提纲,把人划分为六个部分,三阳和三阴。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人来讲,阴阳理论有些玄秘难懂。本书尝试以圆运动之理,管窥经方;以图表式解读数十首经方,意在使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经方》;让中医理论通俗化,简单化,形象化;起到抛砖引玉作用,使人人都能开启独立思考,使人人都能读懂中医生理、病理、治法、药理。医者明明
本书为《国医大师李金庸医学全集》分册之一。本书为内经选读课程的讲义,是根据中央78(56)号文件精神和卫生部1978年3月颁发的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为加深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而编写的,当时作为原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研究生班前期课程中的内经试用教材。由于《内经》
王玉川为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被评为“首都国医名师”“国医大师”。多年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与《内经》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阴阳学说的演变、气血循环理论、五行学说、运气学说以及河图洛书等方面的研究。主编有《黄帝内经素问译释》、《内经讲义》、《中医养生学》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本书是以《伤寒论》《金匮要略》内容为基础按证候分类编写,共总结归纳了340余条证候,突显了仲景临床辨证施治中“证”的核心理论和地位,贯穿了理论、治法、方药及应用的临床过程,较符合目前中医临证思维模式及诊疗方式,便于指导仲景学术的临床应用。全书共14大证类,分十四章,包括表证类、胸膈证类、肺证类、大肠证类、心证类、脾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