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赖晓伟重评<石头记>》的典藏版,在前著基础上增加几篇内容。作者通过潜心钻研探轶,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命运、判词及故事发展等进行独到分析。可姑且将贾府看作大清皇宫,也只有它才配称天下望族。而贾宝玉的人物原型,其实是大清太子胤礽(蔡元培先生就有论述),未来的皇帝。而大观园,其实就是大清皇家的御园——园
本论文集收录论文36篇,从学术和文旅研究两个角度,多角度讨论了浙东唐诗之路与大湾区建设。学术类的20篇论文,主要有三个角度,第一,探讨浙东唐诗之路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如浙东唐诗之路形成之政治内因别探,越州刺史对浙东唐诗之路的影响分析,会稽文学集团及其对浙东唐诗之路的影响;第二,以浙东唐诗之路绍兴精华段主要节点的唐诗为研究
大观园是杜撰的还是有艺术原型的?若有原型在何处?若系杜撰为何似曾相识?凡此种种构成了大观园之谜。著名红学家邓云乡先生曾说过:“大观园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已经间了二百多年了。如果要选‘文学世界难题’的话,这道题目肯定是可以入选的。”作者通过对比红楼梦的细微描述与当时圆明园的史料、图记、诗文等的契合,结合曹雪芹的生平与思想
这是一本关于《红楼梦》的书,只是视角有些独特,它谈论的只是《红楼梦》的一个人物--贾母。《红楼梦》对于贾母的人物塑造,可谓别具匠心,一个整天只是吃喝的老妇人,不但要操心贾府的上上下下,还要做家长,做慈母,她是如何做到的?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在那个充满算计的环境里,贾母能活到80岁,寿终正寝,她一定也有自己的成功经验。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主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并解读了蒙古族对口好力宝的类别、说唱方式及其独特的说唱语句、民间流传的部分对口好力宝为例展示了对口好力宝的文化魅力。
本书内容涵盖我国自战国时期的屈原起至清末民初的丘逢甲的古诗词约300首(包括各篇“链接”的古诗词)、现代诗词5首;还有“国学名言”148句,时间跨度2250多年。本书以时间顺序为基本架构,主要特点为选材精当丰富、意蕴厚重;赏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链接”贴近现实、鲜活生动;“常识”接地气、很有看点。本书旨在以诗励志、以
本书是中国最早的经典--《诗经》的诠释史。作者以《诗经》文本及其自秦汉至宋在经学发展史上的种种历程为基础,深入分析历朝历代关于《诗经》的重要解释原则,在此过程中灵活运用诠释学的理论,重点分析诠释者与原作者共同的经验与情感后,来探寻文学文本与其他文本背后的鲜活意图,并进而寻找到探究“人格”的方法与进路。在分析传统中国的注
本书分为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内涵、李商隐无题诗集解、李商隐无题诗宋代典型接受共三章。内容包括:无题诗的审美意象、无题诗审美特点、对后世的启发和影响、吴文英词对李商隐无题诗的接受等。
本书分9个部分,介绍石狮灯谜的发展渊源、众多著名石狮灯谜人物、灯谜艺术的传承、众多灯谜逸事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创建灯谜艺术之乡打造优秀文化品牌;“灯谜文化品牌”成为石狮新名片;石狮灯谜大事记(1978-2021.09);评析廉政灯谜宣扬廉洁理念等。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品红诗、品红词、品红曲、品红联、品红赋。品红诗由序诗到对120回的逐回歌咏,能够抓住小说的主要精神和情节。品红词着意于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歌咏,多侧面地揭露了这些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品红曲主要针对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有批判现实之寓意。品红联主要是为小说前八十回而作,侧重从某一回的总体感受来进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