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了解传统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要讲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要讲孔子的思想学术,必须先要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相关章句注疏累代不绝。南怀瑾先生曾于1962年至1975年间三次讲述《论语》。第三次讲记结集出版时,南先生定名为别裁,意谓其讲述是个人所见,别裁
本书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收录了《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天地》《天道》《天运》《寓言》《让王》等内容。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作为一部古老的典籍,历经近三千年而流传不衰,堪称古代思维方式的代表作。透过奇妙的符号和博雅的文字,可以发现她的无穷魅力在于其思维与思维方式。《周易》及易学的思维独具特色,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特色,在内容上表现为思维的变易性,应时与偕时、体认与意会、
在中西法文化不同背景下,作者侧重研究先秦诸子各家法思想的比较,积累数十年完成本书,本书是法史领域的一部扛鼎之作。从中国古代思想体系宏观层面出发,系统梳理孔子、孟子、荀子的法律思想,揭示儒家法律思想的特质、历史变迁,以及联系中华法系的当代使命,回溯儒家法的历史源泉,从而一气呵成,材料梳理至晚清,是一部中国本土法律文化的必
《孔子家语》一书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共计二十七卷,为孔子门生所著,现存版本为三国时期魏国人王肃所撰。内容多为借孔子之名,发自家之论。 《孔子家语/书香口袋丛书》秉承了儒家思想的真髓,对研究中国儒学、启迪人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隋唐时期儒释道文化与政治思想研究/魏晋隋唐历史文化研究丛书》围绕隋唐儒、佛、道的发展问题,略以时间为序,分别从纵横两个方面对该问题展开讨论。本文以各阶段的政策为基础,探讨了三大思想文化的发展特点。儒、佛、道各有自己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但在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支配地位之时,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吸取对方的精华,以适应统治者的需
《周易》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哲学、东方神秘主义的总源头。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政治哲学、形上学、认识论,乃至伦理学和美学都以《周易》哲学为根源。《周易》通过揭示天地变化之道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可以说,《周易》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哲学意识”和中国人的宇宙观,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本书是一部关于“第四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的论文集粹,书中涉及儒学与核心价值观、儒学思想研究、儒学问题研究、儒学与传统、传统与现代。
本书在重现经典的同时,以现代视角对其进行了全新解读,不仅对原著进行了准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还结合现实从从政、经营、管理、为人、处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让读者更加直观地领悟《鬼谷子》的思想内涵。
《当代儒学》的宗旨在于通过对当代儒学的研究与评介,推动儒学复兴、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事业。因此.《当代儒学》的着眼之点,乃在于儒家的“活的思想”,意在推进当代儒学的思想原创、理论建构,推出当代儒学的重要学派、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