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的新蔡葛陵楚墓竹简是继信阳、望山山、郭店等竹简以来,又一批战国楚墓竹简。该墓主是战国时期的夜君成,这是在天星观楚墓之后被确认的又一座楚国封君墓。2003年10月《新蔡葛陵楚墓》一书出版之后,新蔡楚简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出土的新蔡楚简损坏严重,竹简全部残破;但对楚国历史、思想信仰、医
现存墓志以汉代为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具有的美术书法价值是毫无疑问且广为应用的,从文献价值来讲,对墓主相关景况进行概括,追述源流,叙其一生,夫妻子女亦有介绍,这对补充正史中所阙记录,核对舛误有重大作用。本书为其北魏分卷,收集北魏墓志400余方,录文校点,方便相关工作者使用,颇具资料价值。
八卦城探秘
《新都杨升庵博物馆藏珍》的出版,将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研究献上一份厚礼。虽然这座博物馆在全国千万座各具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中,只是一座小馆,但是其馆藏文物,却汇聚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若干精华,具有独特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从1986年恢复独立建制以来,就与当代中国知识界同感共生,全力参与当代学术思想传统的重建和发展。三十年来,我们一方面整理出版了陈寅恪、钱锺书等重要学者的代表性学术论著,强调学术传统的积累与传承;另一方面也积极出版当代中青年学人的原创、新锐之作,力求推动中国学术思想的创
人称“司马小松”的黄易(1744—1802),不仅是书法、篆刻和绘画上成就卓越的艺术家,同时也是清代重要的金石学家之一。黄易的访碑、拓碑活动,在嘉祥重新发现并就地复建武梁祠;其首屈一指的拓本征集并通过刊布、题跋等等,三十年间,积五千件拓本的收藏,使得他成为乾嘉金石学中活跃的关键人物,为后人留下了《小蓬莱阁金石文字》与《
本书主要对殷墟子卜辞(贵族卜辞)进行了释文整理和文字研究。殷墟子卜辞主要包括传统子卜辞和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两大类,传统子卜辞又包括午组、妇女组、子组、圆体类、劣体类等小类。本书在子卜辞校释与整理的基础上,对各类子卜辞的用字特点和字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如对特征字、字体风格、用字习惯、合文、倒文、重文、缺刻及特殊写法用法等进
山西青铜文化历史悠久,且体系完整未曾中断。山西境内出土的青铜器更是精品迭出,工艺精湛、纹饰精美、构思奇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山西青铜文化:山西商周鸟装饰青铜器》以鸟做为装饰的山西青铜器为范本,通过对其装饰风格、造型特点、进行分析,试图去揭示山西青铜器的工艺特点、艺术特点及其地域性特色,从而了解山西的青铜文化的特点,
2006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进行抢救性发掘的河北南宫后底阁佛寺遗址,出土大量北朝至隋唐时期石、陶造像及鸱尾、瓦当等构件,是河北省继20世纪50年代曲阳修德寺之后佛教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已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造像种类多、数量大、技艺精、历时长,且部且部分有明确纪年,铭文中多次出现"武城",说明遗址与北朝至隋唐
原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共十三册,其中第十三册与前十二册不同的是,图版使用的全是摹本而不是拓片。这是当时的条件造成的最大遗憾。现社科院历史所重新扫描精印,也未对原书第十三册做改变。为体现新世纪研究新成果,社科院历史所王宇信、杨升南、等重新搜集了第十三册所收甲骨已有拓片1500余张,结集出版,并修订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