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存续状况、传承保护等方面叙述项目的基本概况,从传承人的生平事迹、学艺师承等角度阐述传承人的生平经历。丛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鲜活的宝贵资料,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推动意义。本分卷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夏侯文。
本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存续状况、传承保护等方面叙述项目的基本概况,从传承人的生平事迹、学艺师承等角度阐述传承人的生平经历。丛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鲜活的宝贵资料,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推动意义。本分卷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嵇锡贵。
本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存续状况、传承保护等方面叙述项目的基本概况,从传承人的生平事迹、学艺师承等角度阐述传承人的生平经历。丛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鲜活的宝贵资料,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推动意义。本分卷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的代表性传承人沈凤泉。书中附有
本书系对本次座谈会上发表的论文经作者重新整理、增订,并选取了近十年来报纸杂志上发表过的重要学术论文和纪念性文章合编出版。同时,通过清华大学、吴景超家人等多种途径,收集整理了吴景超先生的十余幅珍贵照片,具有重要史料价值。2021年12月4日,纪念吴景超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黄山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
本书由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总工会组织撰写,选取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基层37位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生动展现社会和时代需要大力弘扬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其中有一生为民的“不老松”袁亚慈、从“小电工”成为为有特殊贡献电力专家的汤向华、30年义务抢险1800多起的“中国好人”王新等。书中着力挖掘劳模成长、工作过程中一些影
本书生动展示了多位青年中医从求学跟师、独立诊疗、学术研究、带教讲学等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中医成长经历,能够给全国的青年学子提供生动而亲近的参考。本书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探寻青年中医成长之路”的案例和范本,是该委员会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本书收录的是自建校以来进入北邮工作至2019年底,北邮教职工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以及各种省部市级奖项获得者。他们是学校教育、管理、服务育人骨干中坚力量的佼佼者,是北邮人中的楷模人物。谨此收入,以彪炳青史。学校的先进模范人物是学校各项工作中冲锋在前的主力军,在北邮他们就是一群秉承“厚德博学敬业乐群”,矢志“崇尚奉献追求卓
本书将围绕“政治军事”“思想科学”“文学文艺”“书画篆刻”等主题追寻湖州历史先贤,释放无穷魅力的湖州人文基因。今年计划以“二十五史里的湖州政治家与军事家”为题,在二十五史当中遴选50位与湖州相关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包括湖州籍以及在湖州工作生活过的重要历史人物)进行重点描写,其他人物则配以小传。
本书是沈从文先生的自传作品,书中写了他20岁之前在湘西的那段岁月,其中有对故乡的记忆、对亲人的怀念,还有个人的种种经历。无论是幼时的上学经历,还是少年的军中时光,都透着少年心性的好奇和顽劣。而对于当时军阀割据、血流成河的记忆却是轻描淡写,有一种冷眼看生死的姿态。他对于一切经历的审视与体会只关乎真实、美丑,与道德无关。因
本书精选了40余篇吴定宇教授写于1980年至2017年的学术论文,依时间顺序,分为三辑:“第一辑追问与突破(1980-1990)”“第二辑反思与精研(1991-2000)”“第三辑守望与跨越(2001-2017)”,梳理和总结吴教授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学习吴教授独立、批判、自由的学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