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题咏”这一诗学范式为研究对象,以清代绘图为观照点,力求围绕绘图的形成、题咏诗的文学特征及清代士人的精神追求三条主线,全面观照清代士人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心态,触摸清诗的时代感,并深入挖掘“图像题咏”对当下的启迪意义。具体来说,全书共分为四编共十二章,分别对应十二幅图像,这些图像或有趣,或风雅,或激荡人心,或题跋甚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多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广大文学工作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长篇小说佳作。这些作品,已经成为广大读者心目中的经典;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长
本书从宋代传奇的题材内容、主题表达、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以及重要意象等五个方面入手,分别探讨宋代传奇与儒家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宋代传奇的关注与研究,我们既可以很好地认识宋代传奇这一古代文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使有关的文学史(宋代文学史或文言小说史等)面貌更全面、更清晰;同时也可以很好地认识宋代文化
《锦堂论曲/罗锦堂曲学研究丛书》是罗锦堂二十多年来发表于国内外报刊的论文合集,展示了作者不同时期曲学研究的成果,也代表了整个曲学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较高水准。全书辑录文章二十八篇,既有整体论述,也有细致分析,既有宏观理论框架,又有微观事实支撑,既包含曲学自身的方方面面,也涵盖与曲学相关的种种,全面展现了中国戏曲风貌。
百年中国佛道文学研究史论
由顾之京、高献红据叶嘉莹先生听顾随课笔记整理编订的《驼庵诗话》问世已历三十载。这部著作是从叶嘉莹先生的笔记中摘录、编排出来的,内容涉及文学理论、诗学理论、对中国诗歌的总体看法,以及对自诗、骚以降迄于王国维等众多历代著名诗词作家的精要的评论,尤以唐诗、宋词部分为重。虽然都是片段性的文字,但其观点却极为精彩扼要,读之令人思
走进《诗经》,感悟文学经典古籍的美妙,聆听从古老的文化源头流淌而来的故事,感受字里行间鲜活跳动的韵律,品味那些古老篇章所营造的美好,传承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诗经》这部古老的诗歌总集,欣赏《诗经》中的名篇名句,学习《诗经》的表现手法;通过解读《诗经》中的篇章,了解2500年至3000年前中国夏、周到
本书作者本书是朱应镐、陈方镛、雷瑨。此三人为晚清民国初年著名的联话作者。收录三人所著,辑录为“传统文化修养丛书续三”,《楹联丛话》之后,仿作颇多,除吴恭亨《对联话》之外,单是为《楹联新话》的就不下数种。本集收录晚清民国时期作者的《楹联新话》三种,体例与《丛话》相仿,资料却多有《丛话》不备者,如雷瑨《新话》,资料从鸦片战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本书主要围绕屈原这一伟大诗人,按照专家、学者考证后初步认定的诗歌创作时间,再结合屈原的生平遭遇,采取简明通俗、一读就懂的方式来进行解读,带领读者走进《楚辞》这部古老深奥的诗歌总集,欣赏《楚辞》中的名篇名句,学习《楚辞》的表现手法;通过解读《楚辞
诗歌是各种文学形式中最富激情、最具感情色彩的文体。诗人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和表现是情感式的,所以我们鉴赏诗歌,对诗歌的认识和把握方式也应该是情感式的。本书就是以情感为主线贯穿,从古典诗歌创作和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理论入手,进而至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环节、能力解析、常识介绍入手。诗是现实。帕斯捷尔纳克说过:诗不必到天上去找,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