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于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至东汉光和六年的《熹平石经》,是中国*早的儒家经典石刻本,具有重要的文献版本校勘及文字规范意义,深刻影响了后世历代以经典文献为内容的石刻,同时也是研究汉代书法的珍贵资料。本书通过勾稽相关史料,结合近年的考古发掘报告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以图文配合的方式,介绍了《熹平石经》的基本知识,梳理了《熹平石
《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由顾先生三篇有关巴蜀文化的论文组成,即《古代巴蜀与中原的关系说及其批判》《<蜀王本纪>与<华阳国志>所记蜀国事》《秦汉时代的四川》。作者认为巴蜀文明具有独特性,提出巴蜀文化在战国之前是独立于中原文化发展的。书中运用的历史地理、二重证据法、梳理各类历史资料等研究手段,正是顾先生一生学术事业的回顾。
《论巴蜀文化/巴蜀史研究丛书》在当时新出土的考古材料基础上,对秦统一前巴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证和研究。其中对巴族与船棺葬、铜鼓的关系、蛮僚族属、夜郎国、滇王南迁以及古代楚蜀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论巴蜀文化/巴蜀史研究丛书》是关于巴蜀文化的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为巴蜀文化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巴蜀史迹探索/巴蜀史研究丛书》从当时的考古材料分析阐释了古代“巴”和“蜀”的起源、历史、民族和与华夏族的关系,对巴蜀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解读,在今天仍具备很高的参考价值。
包家梁子墓地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地带,本次共发掘墓葬199座,其中战国晚期至东汉中期墓葬180座、宋明墓葬19座。战国秦汉时期墓葬多为南北向,少量东西向,各类墓葬夹杂分布,未见明显分区,常见2~5座墓葬成组分布,排列整齐。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是由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中心所编辑。原刊2022年创刊,一年两辑,已出九辑,旨在推出有关甲骨文、金文、简帛、石刻及敦煌文献等出土文献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出土文献的价值不言而喻,即可补史,亦可辩伪,为当今学术热门。该期刊倡导学术自由,作者观点鲜明,研究材料扎实,资料详实,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研究
清代是金石学发展的繁荣时期,文献数量多,学者数量多,远迈前代。本丛刊即对清代金石学文献进行汇编整理,分辑出版。第二辑共收录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九种金石文献,其中五种稿本,两种拓本,一种抄本,一种刻本,绝大多数为首次影印出版。作者多金石学名家,如孙三锡、陈介祺、吴重熹、沈吾等。所收文献内容广泛,包括石刻、金文、石鼓文、瓦当
199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的新蔡葛陵楚墓竹简是继信阳、望山山、郭店等竹简以来,又一批战国楚墓竹简。该墓主是战国时期的夜君成,这是在天星观楚墓之后被确认的又一座楚国封君墓。2003年10月《新蔡葛陵楚墓》一书出版之后,新蔡楚简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出土的新蔡楚简损坏严重,竹简全部残破;但对楚国历史、思想信仰、医
现存墓志以汉代为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具有的美术书法价值是毫无疑问且广为应用的,从文献价值来讲,对墓主相关景况进行概括,追述源流,叙其一生,夫妻子女亦有介绍,这对补充正史中所阙记录,核对舛误有重大作用。本书为其北魏分卷,收集北魏墓志400余方,录文校点,方便相关工作者使用,颇具资料价值。
八卦城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