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三编,即第一编“十六十七世纪之欧洲”,凡九章;第二编“十八世纪之欧洲”,凡十章;第三编“法国革命”,凡十一章,并附《各国王朝系统表》十七份,详细论述欧洲16-18世纪之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等,旨在“一方可以供给青年学子之参考,同时又可博取海内硕学之批评”。是国内成书较早的欧洲史著作之一,同时也是巴蜀地区第
中西方大规模的接触和交往是从十九世纪开始的,西风东渐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中国社会。鲜为人知的是,在这西风东渐之前,有一股强劲的东风西渐。欧洲于十八世纪曾掀起长达百年的中国热,把王公贵族、文人墨客乃至市井细民全都卷入其中,不少欧洲人如痴如醉地欣赏和赞美中国文化,将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国度。 思想家们为如何看待中国文化展开
中世纪的黑暗面纱下,是否有另一种面貌? 著名人物可以作为一个社会和一个时代的代言人。中世纪史专家勒高夫领衔的历史学家团队选择并勾勒生活于4-15世纪的112个著名人物的形象,以人物小传配合同时代相关艺术资料(绘画、雕塑等)的方式,复现可视的、具象的中世纪人物和生活,带领读者从内部探究中世纪——这一黑暗面纱下其实极具创
法国历史教程,从古代到大革命
本书共14讲。作者认为,文明由两大事实组成:一方面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的自身的发展。作者以简练的笔法精辟地概述了欧洲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从公元5世纪直到法国革命前夕。论述了欧洲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它的特性:罗马帝国覆亡时欧洲文明的诸种不同因素;10世纪蛮族入侵结束,封建制度开始,封建制度的性质及其对近代文明的影响
瑞士民族从国家生存、建立到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多样性,而同时在整个欧洲大陆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四周环临强国,其民族矛盾则常常与国外矛盾、宗教矛盾等纠结在一起。瑞士在欧洲处于王朝统治时期时,就有一批渴求自由与平等原则的不同族裔的人奠定了一种共识基础,形成了其国家的联合体雏形。在这种理念下,通过制定永久中立政策,经过
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间,诸多英国思想家围绕如何使大英帝国以最好的方式组织起来展开了一系列辩论,本书正是对这些思想的梳理、分析与总结。在当时,很多人认为,解决时代危机的答案是构建“更大的不列颠”,即将英国本土与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南部非洲这些英国的殖民地统合为一个整体。思想家们就如何构建“更大的不列颠”提出了形形
什么叫文明?文明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衰亡的?欧洲文明的式微有助于我们回答这些像世界一样古老的问题。 从中情局到说唱音乐,从《纸牌屋》到《黑男爵》,法国著名学者雷吉斯·德布雷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把我们的日常琐事与人类漫长的历史联系起来,揭示了美国文明对欧洲文化的渗透,悲哀地告诉大家我们是怎么成为美国人的。但古
16601700的英国复杂动荡,闭塞、落后、恶劣、残酷、贫瘠,金碧辉煌、奢侈繁华都属于那个特殊的时代。现代人穿越回此时的英国会遇到哪些人?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什么特点?人们该如何保持健康,又如何面对疾病呢? 本书从个人视角近距离观察过去,以历史史料为基础,用戏剧化的叙事方法,通俗风趣地讲述了复辟时期英国的点点滴滴。对于喜爱
本书以英国脱欧为背景,以民族志的形式考察并分析了氏族记忆、福利制度、文艺庆典、苏格兰民族主义、欧盟五方面因素对盖尔文化传承的影响。通过分析田野案例,论证了文化再生产是一个重新阐释传统的过程,每一次阐释和展演都是赋予传统新内涵的实践,传统习俗的展演不仅是对历史的模仿,而且是为了加强其文化的特殊性。文化认同的生产是一个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