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法国耶稣会士传教士白晋的生平为线索,着重介绍了他在华期间钻研中国古代典籍并探索其与《旧约》之联系所做的努力,描绘了白晋重点研读《周易》并通过对欧洲和中国的语言及神话传说进行比较,创立跨文化的索隐派体系的过程。同时还勾勒出影响了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中国礼仪之争、传教区各势力的争夺,以及康熙朝廷与罗
本书收录了茅盾之女沈霞1942—1945年的日记,从沈霞就读延安大学俄文系开始,直到她去世前一个月止。诚如作者在日记中所写,“在我日记上只写我自己的感情生活”,故本日记更侧重于作者的所思所想,极度个人化。从这些断续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沈霞在延安学习运动、整风运动、抢救运动以及大生产运动中对恋爱、工作、生活、学习等的考
此著延续解构“西学东渐”的思路,强调传播主体在一国学术,文化场域的重大势位差别,以德田资源为中心,突出强调三个特殊视角:一是对国别资源功用区分的重视,二是对传播主体迁变的突出,三是对学术/教育制度生成的探讨。研究思路是:以个案研究为基础,突出比较型、群体性研究;往往通过两个个案的比较研究,或是通过若干相互关联的个案为主
洪佩奇同志多年从事绘画及其研究工作,二十多年来,通过执着辛勤的劳动和现今在巴黎留学的女儿的帮助,从多方面的来源收集到数以千计的精美《圣经》故事图画,按照通用《圣经》版本的次序和内容,分为《旧约篇》和《新约篇》,编成这两部名画全彩版《圣经故事》。《圣经》是一部基督教正式教典、经典的总称。通常包含《旧约全书》、《新约全书》
本书分为“圣经·旧约中的文学典故”和“圣经·新约中的文学典故”两部分,共选收了圣经故事127篇。
《中国青少年成长新阅读:圣经故事(全新修订版)》就是从《圣经》里面选取的,按照书中的主要人物整理成一个个有关的故事,希望广大青少年读者能够通过这些故事,对古老的西方文化有一个了解,从而感受到世界文学的博大精深。《圣经》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它影响着西方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言论、举
《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之类比》是约瑟夫·巴特勒(JosephButler,1692-1752)于1736年发表的宗教哲学名著,也是他本人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一位非自然神论者,巴特勒能在自然神论发展史上扮演如此关键的角色,正是缘于他所撰写的这部著作。《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之类比》是17~18世纪英国自然神论发展的巅峰时期发表的
赵紫宸(18891979)是享誉海内外的基督教神学家,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著述甚丰,中文著作分4卷出版。该书为第三卷,主要收入了作者1911年至1937年关于基督教及《圣经》研究的论文。
本书以时间为纵线,阐述了1624至1662年荷兰占领时期、1858至1895年清朝统治时期、1865至1945年日本占据时期,以及1945至2001年战后时期的台湾基督教史。
教堂除了无与伦比的艺术之美及庄严肃穆的宗教功能之外,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故事,从建筑历史到每幅壁画、每一座祭坛本书以精彩无比的图片及第一手的历史资料,邀请读者共游全世界最美丽的100座教堂。旅程由罗马天主教中心的圣彼得大教堂展开,瞻仰米开朗基罗的建筑艺术杰作;沿途参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巴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