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南宋雅词在清代的经典化研究"成果,着重探讨了清代词学演进历程中与南宋雅词密切相关的七个专题,包括“朱彝尊与《词综》:发南宋雅词之幽光”、“‘家白石而户玉田’:康熙年间姜张典范意义的确立”、“张炎词集重刊与雍乾词坛新貌”、“冯金伯与《煕朝咏物雅词》”、“南宋雅词与常州词派的理论建构——以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FZWB077)。本书透过笼罩宋代诗坛并影响后世深远的几大文艺课题,抉发其中蕴含的文艺理念及创作技巧,以作品结合美学和文学史的演进,综合而全面地探讨宋代诗学之深度内涵。本书以诠释关键课题为“经”,以解析作品与文艺思想的内容为“纬”,从作品解读开始,深度解析作用于其间的创作手
书“艺术与设计学科博士文丛”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科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是艺术设计院校加强学科建设、增进学术积累、提升内涵品质、传承文脉赓续的重要举措。书稿探究的是一部成书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红学论著《红楼梦论稿》。作者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熏陶,以坚实的理论根基为前提,将唯物史观的社会-历史
本书聚焦《红楼梦》大观园绘画表现中的园林意象。首先运用园林美学、绘画学、图像学等相关理论,深入梳理文本书写中的园林意象;其次,把大观园园林意象分为文学园林意象、绘画园林意象、实体园林意象四部分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述。通过系统论证指出:文本园林是绘画园林和实体园林研究永恒的母题和支撑,引领和观照两者的园林实现。绘画园林是文本
古人所谓“七古”,除了真正的七古诗外,还笼统地包含了七言转韵律体、七言一韵新体、七言拗体三大类。有鉴于此,本书特将以上四类研究对象合称为“传统七古”,而有别于“真正的七古”。本书大量运用统计分析和罗列举证两种方法,对传统七古的体制及其演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观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考察每一种体制要素的分类、发
本书以1981年至2020年间作家王安忆在法语世界的翻译和接受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文学和接受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新时期以来王安忆作品走向法语世界的完整轨迹。本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梳理四十年间中法两国围绕王安忆展开的一系列译事活动,讨论出发语文化主动输出与目的语文化主动发掘两种模式下,译介行为的不同形态和得失区别,
本书为作者有关清代词籍与词学研究的专著。本书上编为清代词籍考论,收录有关清代词籍(词选、词别集、词话、词目录等)与词学专论,对清代重要词籍、重要词人的价值、地位、影响等作出深入研究与探讨。本书下编为《全清词》补遗,以叙录体形式,对《全清词·顺康卷》《全清词·雍乾卷》等书未收录的多种词籍作出详细考订,对其作者生平作出精详
子弟书是乾隆年间由八旗子弟创造一种鼓词性曲艺艺术。全书共十五章,30多万字,从子弟书的产生、流派、作家、艺人、题材、唱词形式、艺术成就等方面,对子弟书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全书对子弟书的产生、发展、衰亡及对后世曲艺中鼓曲的影响均言之有据,是填补子弟书研究领域空白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
本书分为六章,每章十六个栏目,每个栏目包含趣味故事、知识点击、小试身手三个板块。趣味故事,使读者跟随故事学习对联基本常识,了解对联相关特点,学会运用、赏析对联;知识点击,使读者了解对联知识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小试身手,通过适当的练习,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逐步形成对联文化素养的个性化表达能力
本书以新世纪以来创作、发表和出版的抗战小说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点是长篇小说。新世纪以来抗战小说的创作取得了重要成绩,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这一时段重要的抗战小说文本为基础,以抗战时期、“十七年”的抗战小说以及西方的战争小说为主要参照,借助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以及意识形态批评等方法,通过纵向与横向比较以及具体的文本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