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文学的笔法、轻松的笔调,对《诗经》中提到的一百多种动物进行了全面、详细、科学的解读。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具有知识性、故事性和文学性,让读者对《诗经》里的动物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和了解。全书共一百二十多篇文章,既是文学作品,也是科普知识的普及;既是对动物、对《诗经》的详细解读,也是对国学的一种研究。
自1949年9月25日创刊以来,《文艺报》一直密切关注文艺创作现场,及时发现问题,发现文艺创作新动向,是新中国文艺的重要理论评论阵地。该文丛共9卷,分理论思潮2卷、文学评论2卷、艺术评论1卷、儿童文学评论1卷、外国文学1卷、作品1卷、对话卷1卷。儿童文学评论卷精选《文艺报》70年来刊发的重要儿童文学理论探讨、作家作品评
本书为中国俗文学文献的考订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书中以古代戏曲和俗文学研究为主要对象,以实证研究为特色,重视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发掘与利用,强调对基本文献的调查、编目、考释,尤其强调文献资料考证研究,即集中于作者考、重要事件考、版本文献考索、海内外藏家目录编集、稀见文献考述、新文献材料辑录考释等。戏曲、俗文学、文献、实证,便
网络文学潮起潮落,大浪淘沙,总在吸引我们的眼球,又总是显隐无定,让人难以定格其文化表情。作为一名陪伴网络文学一路走来的老兵,从2000年在《社会科学报》发表《网络文学的五大特征》开始,近20余年自己的学术“兴奋点”始终没有离开过网络文学,却也很难说真正抓住了进入这一迷宫的“阿里阿尼彩线”。网络上写手众多,作品浩瀚,从“
收到这部小集子里的,是从2008年到2019年间撰写的网络文学评论文章。它们一部分是我在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时,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和业余作者的“读后感”;一部分则是我调到文联进入所谓“专业岗位”以后的思考。这些文章绝大部分都在专业报刊上发表过,少数没有发表的也以发言的形式在相关省作协和中国作协的研讨会上交流过。收入《网络文学
《曹禺研究资料长篇:<家>与其他作品研究资料》是曹禺研究资料长编中较特殊的一卷,辑录研究文章111篇,涉及曹禺创作、合作、改编的11部戏剧和早期翻译的作品、创作的诗歌小说等(如《蜕变》《家》《艳阳天》《明朗的天》等),作品庞杂广泛,早至曹禺早的作品,晚至晚的作品,时间跨度长,在文章选择上,除部分难以识别、影响阅读效果的
本书所选诗词篇目均为各个朝代耳熟能详的古诗词,涉及自然、抒怀、历史等各种主题,以此为解读基础,李元洛教授不仅详尽解释了诗词的含义,而且深入联系实际,串联广博的文学知识,文字优美通透,融会贯通,旁征博引,让读者读一首诗而知更多诗,读一首中国古诗而知世界文学。
用极敏感极细腻的笔触,解读了一代词宗李煜的悲情人生。该书直抵人物内心,以娓娓道来的笔调,详尽囊括南唐后主李煜的风雪一生。从早期婉约的忧伤、任性的奢纵,到沧海桑田巨变之后的凄叹和无奈。书中详尽地解读了李煜短暂绚烂而又命途多舛的一生,他是如何从一代君主到阶下囚徒,又如何在风雨飘摇的人生中窥得微弱天光。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
本书共分为九章,选取唐代最具特色的交游别离、羁旅思乡、闺情宫怨、爱情婚姻、悼亡游仙、咏物言志、咏史怀古、山水田园、边塞征战等九大类诗歌进行品评鉴赏。选择的诗人以一流诗人为主体,兼及二流、三流诗人。选诗篇目不仅注意到了唐诗的接受史问题,还参照了基础教育古诗词必读书目及全民阅读的价值取向。选了85位诗人的233首诗,着重品
本书探讨清末至民国中期语言变革与汉语小说“现代”生成之间的关系。以实证方法考察小说语言的内外两种变迁,一是文言、白话小说并存到白话小说一统天下的过程;二是白话小说内部语法、词汇的变化与小说修辞方式的变化过程。同时考察伴随这一进程,“汉语小说”的语言传统是如何承续、整合与流变,在“五四”前后生成为一种“现代”的小说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