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很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古代诗歌的开端,其思想内涵、艺术手法等对我国民族性格的塑造、文艺的发展等具有深刻且持久的影响。两千多年来,我国社会上关于《诗经》的讨论从未停止。二十世纪是中国传统学术完成现代转型的世纪,西方学术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极大繁荣了我国学术研究。这一时期的《诗经》研究呈现出多远并举的繁
《声律启蒙》是我国传统的启蒙读物,为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所著,用来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被教育部列入"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熟读之后,学生能领会平仄对仗,学作对联和诗词,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理想效果。本书按照韵脚编写,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
大部分同类书籍只着眼于作者的自说自话,忽略了中学生这个群体的接受能力,本书注意到这一点,同时注意了整本书阅读的可操作性以及章节之间的联系性。使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候可以从多个方面进入整本书阅读并且有所得。主要是面对初中学生的课内名著阅读不得法的现状,着力于《水浒》的深度解读形成的教案。从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美学价值等方面对
乐府学是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并列的古代文学专门之学。《乐府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主办,研究对象远涉先秦,近及当代,研究领域涉及音乐学、文学、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在乐府文献、礼乐制度、音乐形态、名家名作、乐府诗歌的制作与时代关系、海内
《民族文学:现场与思考》既有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现状与前景的宏观扫描,也有对具体作品的微观解析;既有对名家大家的论评,也有对文坛新人的关注。 作者多年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评论,同时是少数民族文学期刊的办刊人,对少数民族文学的诸多思考具有参考和启迪价值。
本系列图书共3册,用人物小传与作品鉴赏的形式,对历代女性作者及其作品进行梳理和品鉴,力求再现从汉魏到明清时期各个阶层的女性作者群像及其掌上心事、腕底波澜与旖旎才情。
诗集传
《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是由骆一禾的代表诗作、诗歌评论、书信等汇编集成。全书分为七辑。第一辑选取了59首短篇诗作;第二辑挑选了14首中篇诗作;第三辑选取了9首“祭祀”系列诗作;第四辑为其长诗《世界的血》;第五辑的6篇文章,为骆一禾历年撰写的诗论和创作论;第六辑展示其作为诗歌评论家的一面,主要选取骆一禾论昌耀的一篇长文和
《光与岸——钟文诗论集》分为诗人琐忆、文本品鉴、诗意随笔、诗学探索四个部分,有与几位知名诗人包括北岛、顾城、翟永明等的交往故事,有对他们诗歌的品鉴,有对诗歌创作、诗歌赏析标准的思考,也有对诗歌中人性与后现代性的剖析,展现了作者对诗歌的独特理解,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韧性、旺盛的生命力、不竭的新新之道以及巨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这是已经为历史所证明了的。若要问何以能够如此,却让人颇费思量。本书追溯中国传统文化脉络,从儒家传统对中华元典阐释的窄化入手,以大文化观、大历史观、大社会观来解读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梳理以诗词文赋来寄寓思想哲思和价值取向的非儒传统,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