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有关于中国东北地区考古研究的专题论文集,共计收录论文21篇。研究时限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夏至战国时期),地域包括黑龙江流域、西辽河流域、下辽河流域、辽东半岛地区、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研究内容主要为上述时空范围内诸多考古学文化的年代特征、时空关系、亲缘关系、演进格局以及与周邻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互
本书以高分子基础知识为切入点,以中国古代手工纸的产生、发展为线索,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纸的定义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紧接着梳理了手工纸的主要成分以及古代主要加工工艺,然后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手工纸的老化及降解。最后,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整理了与古代手工纸相关的、常用的物理化学性能的科学分析方法及应用实例。
邺城(今河北临漳)曾经是曹魏(204-220)、后赵(335-350)、冉魏(350-352)、前燕(357-370)、东魏(534-550)、北齐(550-577)六个王朝的都城,在中古政治、军事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活跃于此地的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更是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一页。本论集共收入论文16篇,
新乡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9处。这些文保单位中,古建筑35处,古遗址16处,古墓葬3处、石刻14处、近现代史迹10处。这些遗存中,有横跨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及商周时期的孟庄遗址;有西周晚期共国都城的遗址;在辉县与卫辉的山区,有距今2300年
该系列系房山地区文物工作者、知名的文史专家杨亦武1982年以来,在房山各乡镇调查、拓印、抄录、整理、考证、分类、编目的北京市房山区现存或留有碑刻拓片的碑刻文献资料汇编。作者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照村落分布来整理,并力图通过碑刻录文、碑刻说明、碑文考释,对各碑刻史料进行解读。本卷共收录碑刻115件:蒲洼乡2件、十渡镇7件、
该系列系房山地区文物工作者、知名的文史专家杨亦武1982年以来,在房山各乡镇调查、拓印、抄录、整理、考证、分类、编目的北京市房山区现存或留有碑刻拓片的碑刻文献资料汇编。作者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照村落分布来整理,并力图通过碑刻录文、碑刻说明、碑文考释,对各碑刻史料进行解读。本卷收录房山云居寺碑刻106件,其中隋代1件、唐
对锦堂学校、吴锦堂故居及墓进行社会服务功能的数字化重构,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当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展示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尤其是近二十年来,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对于文化遗产领域而言,三维激光扫描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完善、高像素数码相机和高清数码相机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的广泛使用以及
岩彩,是一种源自中国的古老绘画技法,此画种的绘画效果十分丰富、醒目,绘画的过程也十分有趣,所以画岩彩画的人在逐年增多。 全书共有五章内容:第一章,作者从他对岩彩画的认知,讲述了这个画种与中国传统重彩画和日本画的联系与区别;第二章,概要地介绍了岩彩画的常用工具及画材,作者对每种材料的特性做了十分详细的说明,并且配有相关图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业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以及在数千年的制作经验辅佐下,使得清代瓷器在
明代瓷器的发展在我国的瓷器史上是相当巨大的。当时烧制瓷器的瓷窑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尤以景德镇窑的发展最为突出。明王朝的每一任帝王都在此设立官窑,民品瓷器也同时在这里大量生产。明瓷器的釉质比以往更为紧密、精细,釉色品种繁多。在造型方面,明代瓷形式多样,盘、碗、瓶、罐、炉、盒等品种齐全。本卷分上下两相册,收录了我国各地文物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