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对于考证人物之生卒、史事之正论与典章制度变迁、社会风俗陵替,有重要价值。本书以黄本骥三长物斋历年所聚墓志拓本,益以友朋所藏及金石家著录之确有可征者,汇录成帙,书名源自《文心雕龙?诔碑》“石墨镌华”一语。初辑成于道光八年九月,九年夏刻就。后以续采各志,按年编入,共得280种,分为30卷。各碑后多有跋语,考证实事求是,
《寰宇访碑录(外八种)/金石文献丛刊》专门收录编者所知所见的石刻碑碣目录,具有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书前有清嘉庆二年七月孙星衍自序,叙述所录石碑及砖瓦的来源。此书主要根据邵晋涵参与编纂《四库全书》时获取的石刻、郑樵《金石略》的副本、孙氏亲眼所见的摹拓,以及王昶、钱大昕、翁方纲、冯敏昌、阮元等人邮寄给孙氏的拓片,再加上邢澍
本书由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和英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出版包括全部英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图版。此前已经出版10册。此次出版为英藏藏文文献之第11册。包括卷五十二到卷五十六,图版近600张,包括众多有价值的藏文文献在内。每张图版均由西北民族大学海外文献研究所专家定名,书前加之有中文、藏文对照目录,能使利用者快速检索到有用之
本书是对长江中游澧水流域晚更新世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新发现的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文中探讨和构建了这一区域更新世时期的地层发育模式和末次间冰期以来较高分辨率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通过对出土石制品的技术类型学分析,总结阐述了澧水流域晚更新世石器工业的特征和技术演变轨迹。同时,就古人类对石器原料开发与利用、栖居形态的发展变化、
井陉窑是历经隋、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一处大型瓷窑址集群,遗址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北部和井陉矿区,是一处分布面广、烧造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窑址群。井陉窑遗址对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状况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和其它三大著名的古窑(邢窑、定窑、磁州窑)位于半山区半平原不同,井陉窑在太行山麓之中,完全处于默默无闻的“养在深闺
《文物与中华文明》以文物专题的形式分别展开中华文明的悠久而璀璨的历程,通过一件件生动的文物藏品既展示了作品的优秀技艺,又串联起一段艺术发展史、文明史。在专题方面,分别设有玉器、青铜艺术、雕塑艺术、书画、陶瓷与漆器六个部分。在青铜艺术和雕塑艺术两个专题中还细分青铜器、铜镜、金银器;佛像雕刻、陵墓雕刻、陶塑艺术等内容。
普乐寺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占地面积21177m2。整座寺庙具有典型的汉藏结合式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普乐寺文物保护工程共涉及古建筑保护修缮、安防、消防、防雷、石质文物科技保护、虫蛀佛像保护、阁城琉璃塔塔刹补配、面叶补配等8项单体工程,总投资约3500万元。该系列工程自2012年4月实施以来,遴
政协株洲市委员会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组织专门力量,考察了株洲市境内的古代碑刻,拓印考证注解整理成此书。尽管白云苍狗岁月匆匆,然风雨飘摇中残存在庙宇、桥坝、古宅、原野和山林中的摩崖石刻、造像题记还依稀可见,这些无一不展示着先祖曾经生活的这块株洲大地,深深地浸透着传统文化的根基。
本书为国家文物局主编的年度快报,收入2019年全国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36项,如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浙江德清中初鸣制玉作坊遗址、山东滕州西孟庄遗址、宁夏隆德周家嘴头遗址、安徽肥西三官庙遗址、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浙江安吉龙山107号墓、湖北随州枣、安徽肥西三官庙遗址、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浙江安吉龙山1
本书选取中国书法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汉碑精品二十件,对蕴藏其中的礼乐传统、 礼仪制度与祠祀活动等予以提炼和解读,旁及汉代政治、军事、地理、历史等不同层 面,汇集成二十篇赏析作品,旨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汉碑透射入年轻读者的内心。 为了满足读者的视觉体验,本书由一位书法名家花费一年时间逐一临摹二十件 汉碑,将汉碑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