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共同撰写,由《忽然做了大人和古人了》《方块字》《题目与内容》《一封信》《小小的书柜》《知与情感》《日记》等内容组成。20世纪30年代,夏丐尊先生、叶圣陶先生有感于当时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两人决定轮流执笔,将几个初中学生从初一入学到初三毕业的国文课学习经历编成故事,将语文的知识串联起来。
本书从层级构拟的角度出发,选取厦门方言、漳州方言、漳平方言、泉州方言、澄海方言、潮南(胪岗)方言等六个闽南方言点进行历史比较。在严格的语音对应规律基础上,本书重构了原始闽南语,总结了闽南语内部的创新演变,并与《切韵》系统做比较,找出处于最早时间层次的对应规律的语素。本书运用“创新特征”“核心词保留率”和“同音关系”等三
本书是著名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关于语言学、语言文化现象、语言的演变和翻译等方面内容的结集,行文浅显易懂,与当下语文教育的潮流契合,是了解语文这个学科、打造语文基础的入门读物。本书编者张伯江也是语言学界非常受认可的学者,又师承吕叔湘先生,在内容编选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力求与列入中小学统编教材的吕叔湘著作《语文常谈》有所不同,在
本书主要为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和掌握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及古典文献等方面的知识而编写。文献选读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特征为基点,依托古汉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充分利用古典文献的呈现形式,使学生感受汉字、汉语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领会字词意义的过程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本书根据师范院校的定位
本教材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基础课“汉语第二语言测试与评估”使用教材,主要讲解语言测试评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测试评估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命题方式、分数解释、测试质量分析等基础知识与技能,也包括试卷设计、非测试评估等以课堂测试评估为中心的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教材使用了大量的例子来讲解原理、说明方
本卷从多个视角研究美国及相关地区华人语言的使用特征。主要特色是对语体的密切关注和对语料库的充分利用。考察对象包括华人家庭日常生活的口语录音录像、中文网站语言、华人报刊媒体语言、公共场所用字用语以及学习者语料等。研究对象既有本体方面的词汇语法特征等,也有语用方面的口语与文化模式的传承、语言习得模式等。结论显示了全球华语的
历史文化学家冯天瑜教授在本书中以11个司空见惯的词语进行深度辨析,深入浅出的讲述这些词语的来龙去脉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文化含义。通过他的讲述,让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而他的切入方式是由词通道。字和词本是不同的概念,单个字曾经也可以作一个独立的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词语的含义是不同的,它随着
类词缀比词缀多,被认为是汉语的特点之一。本书借助认知形态学理论框架,从类词缀构词的语义范畴化、认知域分布和类词缀对项的构词识解三个方面,对汉语类词缀进行了系统分析考察,解决之前类词缀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如汉语的许多类词缀都是多义的,如何对类词缀的内部语义分化进行系统描写?近义类词缀,如同样表职业名的“-员(列车员
本书为中医药行业“十四五”规划系列教材配套用书。本书根据“十四五”规划教材、配套习题编写总方针,本习题遵循以下原则编写。1.遵循“三基五性”编写总方针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2.将“五性”渗透到每道习题之中。习题集的编写严格遵循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
“新双双中文教材”是“双双中文教材”的第二版。这是一套专门为海外学生编写的中文教材,由美国加州王双双老师和中国国内专家共同努力,在海外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套教材共15册,识字量2500个,包括了从识字、拼音、句型、短文的学习,到初步的较系统的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教材除语言教学的部分外,大体介绍了中国地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