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与先秦史事探研/光明社科文库》立足于清华简,选定商周若干问题为突破点,就事件性质、起因和实际影响给以动态分析,揭示了某些历史事件的相互关系及相关制度的变动轨迹,通过对对清华简《系年》的研究,主要以晋、楚两国为主线,对其涉及的历史事件展开多角度的思考,同时讨论了《系年》、《春秋》三传、《国语》、《史记》之间的关系
《丹霞集:考古学拾零》为严文明先生近年论文集70余篇,内容涉及考古学科建设、人与自然、早期中国、学术论稿、学术研讨、考古忆往、怀念师友、祝贺与期望、书序、访谈录等十部分。其中涉及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早期中国、聚落考古等。
本书全面而详尽地发表了截止至2007年泸州地区出土的画像石棺资料,在客观的文字描述的基础上配以拓片、线图和照片,让读者立体的了解画像石棺的情况,并对部分图像进行了解读。文中的解释主要以同类图像的榜题为依据,再参考文献,以了解图像的内容、背景和来由。在介绍画像材料部分除图像解读外,尽可能予以客观介绍,不夹杂著者的主观看法
2005年4~9月,为配合宁常、镇溧高速公路建设,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在江苏省句容浮山果园片区发掘了3个墓群的8座土墩墓,发现墓葬、器物群等遗迹103处,出土各类遗物1100余件;其中仅浮山果园D29就发现墓葬45座,是迄今为止发现墓葬最多的单个土墩墓。在土墩墓的形制结构、丧葬习俗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江南土墩墓及青
2005年4~9月,为配合宁常高速公路建设,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发掘了寨花头村6座、周岗村2座土墩墓。8座土墩墓共发现墓葬95座,器物群50组,灰坑12座,房址4座。出土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硬陶器、软陶器、玉器等共1334件。在土墩墓的形制结构、丧葬习俗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江南土墩墓及青铜时代江南地区社会结
2005年4~9月,为配合宁常、镇溧高速公路建设,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在江苏省金坛薛埠片区发掘了5个墓群的22座土墩墓,发现墓葬、器物群等遗迹206处,出土各类遗物1400余件。这次发掘还原了青铜时代江南土墩墓的营造过程,并且对土墩墓的形制结构、丧葬习俗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廓清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土墩墓的模糊认识,对土墩墓的
《在兹中国》是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典藏中国”系列图书的开篇之作,收录了99件/套主要文物,从不同侧身向中外读者展现了中国文物的重、美、魂、气,力图描绘古老中国底蕴深厚、多元一体的过程,发掘当代中国文化多样、和谐文明的历史渊源与必然。本书是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典藏中国”系列图书的开篇之作,收录了99件/套主要文物,从不同侧身
南宋金银货币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中国大陆发现的古代金银货币新品种。形制有金铤、金牌、金页和各种各样铭文的大小银铤等。自1955年湖北黄石市出土了银铤窖藏和1956年杭州火车站附近出土金铤以后,浙江杭州、湖州、温州,安徽六安,河南方城,江苏溧阳,湖北黄石、蕲春,四川双流,江苏南京等地先后出土南宋各类金银货币千余件
历代以来,儒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东亚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孔府文物又是承载儒家文化的直接载体,通过对孔府文物的研究、再设计,抽取其中代表儒家文化的设计元素,形成成套的文化艺术衍生品,直观地将儒家文化的精髓展现在世人面前,让儒家文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孔府珍藏》精选了孔府遗存的历史文物、近年来入藏的部
本书围绕古代壁画的数字化保护展开研究,以寺观壁画为例,从壁画数据库集群的搭建、病害区域的自动标定、标定缺损区域的虚拟修复以及古代壁画智能修复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系统的阐述了古代壁画病害自动标定和虚拟修复的关键技术。理论上,对壁画病害区域自动标定和虚拟修复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实践上,设计开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