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理工科专业对大学物理知识的基本要求,以应用为导向对相关的实验知识体系进行合理的重新编排,与相关大学物理知识点同步,梳理和简化实验内容,让学生在提前预习实验时更易看懂,在实验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以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积极沟通各系部,将各专业对大学物理课程的需求汇总整理,在每一个实验中都有与相关专业课相联
本书是依据《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年版),充分考虑医药类各专业特点,在多年教学实践及教学改革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编写特点是在保证物理实验学科体系不变的同时,强化用物理学的方法、技术去解决医学实践问题的实验项目,同时,适当增加了综合提高的实验内容。本书共编入33个实验项目,分为四章:测量误差及数
本书是根据《高等工业学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参照《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版),结合青海大学多年来开设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实践,特别是近年来的实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以青海大学曾使用的《大学物理实验讲义》为基础编写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预备实验、基础实验、近代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共15章。内容包括: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动量和角动量、刚体的定轴转动、机械振动、机械波、波动光学、静电场、稳恒磁场、电磁感应等。
"本书根据《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年版),并结合作者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编写而成。书中,电子天平的功能扩展、新型焦利秤(已获专利授权)、旋转法测量透明介质的折射率、电热制冷控制技术、快速调节迈克尔逊干涉仪技术等,都是作者多年教学实践创新取得的成果,作为实验方法扩展编入相应的实验项目之中。全书共5
"本套教材分为四卷,第一卷力学与热学,包括质点力学、刚体力学、连续体力学、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第二卷波动与光学,包括振动、波动、几何光学基础、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第三卷电磁学,包括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恒定磁场、电磁感应和电磁场;第四卷近代物理,包括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薛定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年版)编写而成的,由上、下两册组成。上册涵盖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运动的守恒定律、刚体的定轴转动、狭义相对论基础、机械振动、波动概论、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基础等内容;下册涵盖电学、磁学、光学以及量子力学基础等内容。本
本书是一本适合本科生学习的量子力学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和应用两部分。第2~14章为理论部分,包含波动力学、狄拉克符号、表象理论、测量理论、体系的演化和全同粒子体系;第15~18章为应用部分,包含微扰论、非微扰近似和散射。本书附录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工具。本书叙述详细,公式推导细致,有利于初学者学习。同时,本书专门介绍了线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电磁场理论、电波传播理论、天线理论与技术、天线在通信中的应用及天线的工程设计,较充分地反映了电磁场与天线发展的最新技术。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13章。上篇为电磁场理论(第1~6章),内容包括:矢量分析与场论基础、静电场、恒定电场、恒定磁场、时变电磁场及平面电磁波。下篇为天线技术(第7~13章),内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