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器谱》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明赵士桢撰。全书共五卷,前冠“进器疏”,正文分“原铳”“图式样”“打放架势”及“神器杂说”四部分,除以文字解说火器渊源、性能、优缺点、制造工艺、使用方法外,尚有多幅图画,详述各种火器使用的步骤及方式、构造分解等等。本书全面系统地阐释了赵士桢关于火器制造和使用的理论研究,是我国古代
本书稿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年出土战国书籍类竹简整理方法之研究”结项成果的修订增补版,选题是学界的热点。本书稿以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等几批重要的战国竹书为对象,在借鉴吸收古今学者整理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战国竹书复原的基本要素,梳理战国竹书复原的步骤,总结战国竹书复原时应注意的问题,为今后战国竹书复原整理工作提供明确
《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由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主办,是刊布当代学者运用现代人文科学精神研究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以及与医史文献、医药文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的专业学术辑刊。第三辑内容包含医学文明探源、秦汉医学、医籍考释、生命与疾病等篇目,涉及对《天回医简》的研究解读、先秦两汉遗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技考古工作者和文保学者以及相关考古学者的论文集。本书从科技考古的不同领域和角度,对我国近些年来田野考古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多种科技考古方向的研究分析,这些研究方向包括植物考古、木材分析、人骨考古、食性分析、动物考古、冶金考古、陶瓷考古、玉石器考古等。同时,有学者对人骨考古的古病理学研究和实验室考古
2017年11月,为纪念南海Ⅰ号沉船发现三十周年,在广东省阳江市召开了“南海Ⅰ号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员、亚欧国家的考古学家代表,以及国内各地专家学者齐聚海陵岛共襄盛会。本书集中选录会议中的精华发言和学术文章,以南海Ⅰ号沉船的发现与研究为切入点,广泛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水下考古、水下文化
我国石窟寺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拥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文化内涵,是我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类型之一。我国已公布的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寺类共288处,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而这些遗址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遭受着雨、雪、地下水、日照、风、易溶盐等因素的影响,发育了大量病害,
本书为2017~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二)——后屯墓地战国墓葬考古发掘报告,是后屯墓地考古发掘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考古发掘揭露面积4500平方米,发掘了战国时期墓葬231座,为了解和研究通州地区考古学文化内涵,特别是探究汉代路县故城形成之前的区域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资料。
本书介绍了通化市自安山城2004年、2007~2009年、2013年三个发掘阶段所获得的考古发掘成果。通过对自安山城考古发掘资料的分析、比对、研究,提出对山城的年代、地位、性质、功能等方面的新认识,并运用植物考古、金相学等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获得的植物遗存和铁器进行分析检测,开展多学科研究。研究表明自安山城的始建年代应不晚
《湖北文博》于2023年9月正式创刊,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主管,湖北省博物馆主办,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协办,每年定期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湖北文博》重点聚焦湖北历史文化研究、长江文物保护利用研究、博物馆学研究及博物馆管理研究。本书为第一辑,收录20篇研究论文、2篇书评和2篇综述。研究论文涉及夏商文化研究
用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互鉴,揭秘古老文明与璀璨历史。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虽各不相同,但也总有惊人的相似;那些神秘的古老文明也是如此。假如三星堆金面具和图坦卡蒙金面具突然睁开眼睛,并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将会发生什么?"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向何处而去”"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又如何影响着这个世界”。由CGTN联合埃及国家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