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17世纪至19世纪是中国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那么20世纪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成长时期。由过渡到成长,中国传统内部萌发的现代性因素与引进来的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化和文学艺术思潮的融合,形成了挑战传统文学,同时也更新传统文学的新思潮。重振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作者张器友多年来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一个愿景
本书为中华诗文鉴赏典从丛书之一种,系对唐宋词名作进行文学鉴赏的普及读物。共收录唐五代两宋时期122位词人的词作435首,名家名作基本收入,能够反映出由唐而宋期间词这一文学样式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每位词人附有小传。鉴赏文字以介绍作品背景、内容讲析、艺术特色、后世影响等为主,作品中的疑难词句,做了简要注释。此为第二版,在原
唐诗是我国文学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是流行而家喻户晓的唐诗选本,是中国古典诗歌好的入门书。《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以此为底本,赏析内容包括作品背景、内容讲析、艺术特色、后世影响等,行文简练,达意为主;诗中疑难词句、名物、典故等,一般在赏析文章中略作解释
本书将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放置于中华传统文化流变的宏伟视野中,以唐宋八家文章为切入点,不仅回顾、解析了中华文化中道气理志法言意风神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及其流变历程,还从微观层面入手,具体剖析了唐宋八大家古文对上述中华传统文化概念的体认与诠释。以小见大,知微见著,以唐宋八家古文作品为依托,梳理唐宋之际中华文化发展呈现出实质性
此书为河北省教育厅2014年历代词调谱重大项目结项成果,主要是对唐宋流行词调从产生、发展、演变的角度做一小传,其中尤其涉及词调体式、声情题材等方面的内容,侧重学界研究较少的流行词调。本书对推进词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词体声律研究方面的发展,对中国韵文学相关文体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对当代词体创作能够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戏曲文学史(古代近代卷)》主编为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梁教授,编写团队为戏曲学院一线骨干教师。全书以通论的方式,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中国古代戏曲剧种、戏曲文学和戏曲舞台艺术发展的历程,通过探讨古代戏曲与各个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总结戏曲发展的规律,为戏曲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积淀。《中国戏曲
本书是一部以博物学视野观照《诗经》“鸟类”的专著。作者全面搜罗了《诗经》中涉及“鸟”的诗句文本,参照历代注释、解读《诗经》的研究论著,对《诗经》中出现的鸟以及与鸟相关的字词章句进行了细致考证和辨析,力图为《诗经》中的“鸟”找到现代科学分类体系中的坐标,揭示这些鸟类名称的演变过程、历史文化背景,甚至文学视野中相关诗歌的创
本书是古典语言专家史杰鹏的75堂诗词课,作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从文字到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全面解读75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让小朋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古诗词、爱上古典文化。作为写给自己女儿的古诗词启蒙读物,本书轻松易读却并不肤浅,从字义开始,详解课本上没有的难点;讲述诗人的人生故事和历史背景,让小朋友对古诗有更深刻的感受;
《诗韵合璧》,清代汤文潞辑,承《佩文韵府》以韵隶事之传统,删繁就简,采择前代各韵书之长编辑而成,收词极丰富,排列甚精当,是清代极为流行的韵书。《诗韵合璧》上幅辑录《诗腋》(包括《诗腋》及增订的《诗腋补编》《咏史诗腋》)《历代赋汇录要》,中幅辑录《词林典腋》《分韵文选题解择要》,光绪刻本下幅末添潘维城《虚字韵薮》。是书上
古代散文是有着实用与审美双重价值的书面语言作品。它受着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又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本书准确地把握住了古代散文的本质特点,充分重视外在的制约影响,客观全面地描绘出其发展演变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