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铎老先生勤于治学,注重实践,善于融会贯通诸家学说,主张师古而不泥古,50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在学术上多有独到见解。赵老临证之际,一丝不苟,强调全面审察,综合分析,整体论治。他认为,疾病是复杂多变的,随着证变,法要变,方亦要变,这样才能药证相符,切中要害。他善于在继承、学习古方的基础上,加以活化,使之更有效。
王孟英医案---中医经典文库
本书为《环球中医药》杂志“名医心鉴”栏目刊登的文章,按照类别编辑而成。大约100篇文章,基本是国内中医药名家的学术思想或临床经验的介绍。
《脉学注释汇参证治》由清代医家汪文绮所著,约成书于清乾隆九年(1744)。分上、下卷,该书是对《濒湖脉学》进行注释的脉学著作,书中论述27种脉,为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等。以脉统证,脉证相参,共述病证76种。并据脉施治,因方施药,融脉、
各种针灸流派的理论基础皆源于中国古人的发现,即当针刺入人体皮下的某些穴位,能影响人的健康。这本小册子专门介绍针灸中的一个特殊流派——五行针灸。五行针灸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本书将会全面的介绍。五行针灸使用和其他针灸流派相同的经络图,目的也是同一个——恢复健康。
本书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叶放教授与国医大师探讨中医的心得与思考。叶教授作为周老名医工作室的负责人,二十年来一直围绕周老工作,是周老最信任的人,也是对周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了解最清楚的人。 此书稿虽为叶教授著作,但是深深带有周老思想的影响,又在周老思想上进行更深入地反思。
《方症会要》全书共收46种病症,以内科疾病为主,每病有论有方,其论多结合经旨及临证体验而发。是一部较为实用的方论医书,国内尚未见现代整理校注出版。该书在国内仅存有清乾隆丙子二十一年(1756)吴氏家刊本,本次校注也以此本为底本。
一、流派学术思想二、流派诊疗技术腧穴、针法、临证治疗方面的图片及二维码视频三、流派传承脉络各代传承人及人物、实物照片中西合璧,四诊同参,针药并用,内外兼治,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临证经验。尤其研创的“三穴五针法”治疗哮喘更是独具匠心,疗效非凡。
本书包括名家医论与经验拾贝、流派学说、伤寒散论、临证杂识、方药纵横、壶天散曲等部分,系《张志远临证七十年日知录》(2016年10月版)的后续作品。本书编撰,仍循先生《日知录》“将古圣、先贤、家传、师授、同道、医友、个人和门生临床经验汇聚成册”之初衷,六百余条,意远趣深,满纸珠玑,篇体光华。
《中医护理学(第3版)/全国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为全国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套系中的一本。《中医护理学(第3版)/全国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医学及其护理技术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体现了中医学的精华内容。此次第3版修订的宗旨仍以中医特色的护理理论、探求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