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两编,以对西厢记、窦娥冤、汉宫秋等元明重要戏曲作品的个案分析为基础,将元明戏曲流变从两种视角归纳出两条重要的发展线索。从中国古典戏曲的艺术流变来看,元杂剧到明传奇是戏剧发展沿革的一条轨迹,元杂剧中很多名篇在明代都得到了改编。其中《西厢记》《窦娥冤》《青衫泪》《汉宫秋》《曲江池》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元杂剧作品都有明传
张爱玲的散文《天才梦》中写道: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的遗老遗少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花滚落下来。大唐盛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由盛及衰,辉煌气象烟消云散。唐朝的诗人,亲历世事沧桑,风云突变,聚散离合,起跌浮沉,诸多极/致的人生滋味,体会得尤为深刻。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之一。它集语言艺术、文学艺术、书法艺术、装饰艺术等各种形式于一身。它具有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诗词的节奏音韵,修辞瑰丽,言简意深,虽寥寥数语,却高度概括,意境深远,是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学形式。对联不仅有极强的文学性,而且应用极为广泛。其雅俗共赏的独特艺术特征,为社会各阶层所喜闻乐见
本书选取了白居易不同题材、形式的诗作,对每首诗作进行注释、翻译和赏析,给生僻字注音,另外,还对作品涉及的唐代历史事件、人物活动、制度习俗以及典故等加以说明,希望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本书言说宋朝历史,不以年代为序,而是以水浒人物为纲,以全新视角重新解读被不断演义和戏说的梁山故事,还原一百零八好汉掩埋已久的真实原型和命运,揭开处于大变局中的北宋帝国走向灭亡的真正历史密码和悲剧真相。作者擅长用幽默的风格,趣味解读历史,其开阔的历史视野和优美的文学叙事完美融合,把悲怆动人的文学叙事和气势如虹的历史梳理结
本书是站在新文学发生期讨论旧体诗的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变化,以及创作的状况,这些元素又对新文学运动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全书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诗坛状况做了梳理,对新旧体诗歌之间的诗学争论进行了梳理,对旧体诗在抗争新体诗方面的状况进行了阐发,将新旧诗学的特点进行了比较以及将新旧诗学的相互影响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同时也阐述了
本书是长白文库丛书之一种,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满族说部中的神话史诗研究”最终成果。满族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因而无论山石河海、日月星辰、水火风雷,动物植物,都可以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神。满族先民的口传文化遗产满族说部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话世界。本书不仅有满族说部不同地域的不同风格的系列神话的总体介绍,还有对满
骚体从战国时代产生直到汉唐,虽然抒情范围扩大,形式也有细微变化,但还是以兮字句为主要语言形式,以发愤抒情,尤其以抒发悲情为主,北宋骚体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屈骚精神复兴到逐渐淡化的过程,形式上则趋向于短小精悍以及与散文,诗歌的相互融合。
本书为“名家谈诗词·林庚卷”,编选者选取了林庚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对诗歌的著述,分为盛唐气象、唐诗元音、谈诗稿、新诗探索四个部分,既包括林庚先生对古代诗歌的著述,也包括其对于新诗的探索。其中古代诗歌部分主要涉及《楚辞》的体裁韵律、唐诗的“盛唐气象”、诗句的语言与意境;新诗方面的探索主要集中于对新诗形式的思考
本书收录了60篇古诗词。这60篇古诗词或咏物、或写景、或言志、或抒怀,她韵味、意味皆备,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继承和发展传统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需要,诗词在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语言翻译不了的。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