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著名学者金宏达散文三十篇,约八万字。各篇或着笔于日常生活观照,兴会神到,抒情言志;或为重读历史之作,每有新见,感慨深永;亦有游历记叙,却非一般游记之文,俱各重在探寻、建构意境;更有往事回顾,岁月风霜,心理刻痕,历历可见。作者是学者,却非以散文为余事,而以散文研习为一专业,致力散文写作,其文题材较广,笔下多写眼中
本书稿为文论集。上册收录了在场主义创始人周闻道关于散文的评论、理论、对话、交流等文章近40篇。下册收录了对在场主义创始人周闻道系列作品的解读文章近80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或多种在场的可能。参与解读的既有名家大伽,也有初习者。这些作品从理论思考、创作实践、争鸣碰撞、问答交流等多侧面,为我们探索发现的秘密,提供了颇具价值的
本书是作者研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的读书笔记及文化随笔。分为“校园记忆”“漫笔散记”“寻古访今”“读书札记”四部分。其中校园忆往记述了著名学者陈俊民先生关于中国文化价值与人格理想研究;著名学者、考古学家杨德泉先生关于唐宋行会制度研究等;寻古访今是作者对大地湾遗址、张载祠等地的考察记述;漫笔散记是顾炎武关中行迹考察、关于
本书为一本旅游散文集。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了以西宁市内及周边两县的名胜古迹,特别是西宁市内即将被人们所遗忘和被高楼所遮蔽的古迹和景点,作者通过人文史料和亲身经历对其进行了游记体的描述,对西宁及周边一部分名胜景区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有很大的记录和存档价值;第二部分主要描写了海南、海北两州被人称道的部分旅游景区和
本书内容记录的是作者的一些心路历程和人生体验。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散文、随笔和评论。散文是作者对亲情的感悟;随笔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文学评论是作者积平生所学,发表其对文学的一些见解。本书内容文字质朴、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透露着细腻的情感,从作者教书生涯中和所经历的一些凡人小事,能感悟亲情、友情、爱情的真谛和生活的美好,这
本书内容有天涯浪迹、异域亲历、神游北美、小村之恋、黄河岸边、所谓浮生。
从东汉末年开始,浦江人文渐渐兴起,而忠孝文化的特征尤其明显。南宋灭亡之后,以防凤为首的浦江遗民文学群体迅速形成,共同开启了浦江文化的新篇章。由于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后采取了极端的民族歧视政策,浦江遗民群体在南宋灭亡后第十个年头(一二八六),联络浙江、江苏福建、江西等地区的大批遗民故老,以诗歌创作比赛为名,在浦江月腺举行了一
本书是一部征文作品集,收录了本次散文创作大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的散文作品近100篇。作品主题突出,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用粮食散文艺术宣传党的粮食政策,发展粮食生产,守住粮食底线”这一主题开展,作品用散文的笔法、生动的语言、感人的笔触淋漓尽致的表述,文笔精美、思路清晰、情感浓厚。表现出一个
本书内容包括:五岳;华山玉泉院;华山朝阳峰、落雁峰;华山悬空洞;四川红海生态旅游景区;楼外楼;文昌阁;茶楼;荣福茶楼;遂宁黄峨古镇牌坊;六角亭等。
本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十年来寻访古法手工纸的经历、反思与追问的全过程,也是寻纸历程第一个阶段的小结。具体内容包括:寻找狼毒纸、一次虔诚的行旅、连城诀、竹纸掂来未觉轻、铅山连四似铅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