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学的危机与重建》是作者30多年来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学美学理论研究的总结,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从意识形态理论角度探讨现代美学基本问题,把审美幻象问题作为现代美学的核心,分别从审美需要、审美变形和审美交流三个方面,对审美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文化机制和价值指向进行历史研究;二是在马克思人类学思想的指导下,在国内较早
本书是美学与艺术类的研究文集,全书分数个部分,分别为美学前沿、中国美学、西方美学等。全书涉及如下问题:(1)学界翘楚对于美学与艺术基本问题的**思考。如新实践美学的生活美学建构问题对当今美学问题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提出了美学发展的新的方向与理论。(2)艺术理论的前沿动态、交叉学科的理论建设等。如设计美学视野下的城市发展、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内容以研究中国美学包括古代和现代两大部分为主,尤其侧重中国古代美学和审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学比较研究。本书为第8辑,集中呈现中国古代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环境美学的角度重新梳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本辑依旧保留了特色栏目“中日美学交流”
书中随文配有近百幅精美插图,由玛丽亚·古琦专业摄影师团队和模特团队呈现,为读者展示了理想生活的细节把控和穿搭案例,其中不乏作者珍藏好物,可谓现代人的品质生活进阶指南。整书全彩印刷,时尚外观,是时尚、精致女人的私藏秘籍,也可以是送给闺蜜的贴心礼物。
本书主要考察日本古典美学范畴“物哀”在整个日本文学史中的动态变化过程,按照理念自身的发展规律,将其划分为萌芽、雏形、沉潜、确立、展开等五个阶段,分别阐释各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文论著作及文学作品中的“物哀”理论形态、文学表现和美学内涵。本书注重“史”与“论”的密切结合,在具体作品的研究分析中灵活运用各种批评方法,从哲学、文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西方美学中的审美经验理论,主要分析了审美经验的现代内涵是如何在当代美学中发生变迁的——如何从现代美学所推崇的“无利害”“静观”和“形式”等内涵逐渐演变为当代美学所倚重的“连续性”“介入性”和“交互性”等内涵。同时,探讨当代美学的这一演变的哲学根源、现实依据以及其对美学理论、艺术理论所产生的影响。最终深入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为康德美学解读,主要讨论美学本体论、审美活动主体基础、审美活动伦理基础、审美活动学科基础。中卷为中国文章之美赏论,主要包括庄子《让王篇》与中国士大夫生命美学原理、《论语·先进·子路侍坐章》与中国文章之美的深层结构、曹植《洛神赋》与男性政治欲望的审美化过程、王羲之《兰亭
《幽玄》,时间进入中世,在日本歌人的领略下,佛法、老庄、日本的神道被揉合出一种独特的幽玄美学。幽是隐微,玄是奥妙的黑,幽玄原指枯淡之心的深邃境地,诸行无常的人生真义。幽玄讲究境生象外、意在言外,追求一种以“神似”的精约之美,以引发欣赏对象的联想。在浮世绘中体现为,描绘出自然蕴藏的生命灵气和超凡脱俗的意境,氤氲出缥缈空灵
复兴中国古典美学,树立美学的中国话语与中国学派,生命美学是枢机。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界先贤已做出开拓性的贡献,为汉语生命美学的系统重构奠定基础。美学界应该充分吸收、借鉴,继往开来。本书主要对方东美的新儒家生命美学和罗光的新士林生命美学做了系统化的梳理研究,并对这两种生命美学体系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比较,附带整理了牟宗三生命
这是一本日式生活美学书,作者拍摄妻子做饭的场景,温暖,安静幸福的氛围从照片中传递出来,生活的每一个场景都值得记录。从与妻子的相遇,到女儿的诞生,一个三口之家的生活展现在大家面前。像珍惜最后一天一样珍惜每一天,与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日日是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