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虽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但在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方面仍留下了许多值得研究的珍贵史料。因新、旧《五代史》均未设《艺文志》或《经籍志》,为梳理五代小说著述情况,书稿以陈鳣《续唐书·经籍志》为主要线索,以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宋祖骏《补五代史艺文志》、汪之昌《补南唐艺文志》为辅,辑录上述四种清人补志著录小说的相
书稿共分七册,以《旧唐书·经籍志》(著录14部)、《新唐书·艺文志》(著录123部)、《续唐书·经籍志》(著录30部)等著录小说书目为依据,收集与这些小说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包括小说作者生平事迹、小说作品序跋、评论、历代官私书目等。所收资料仅限于古文,近人用古文或浅近文言撰写的研究成果,以1949年10月1日为断,此后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华夏文明摇篮,曾吸引众多文人墨客留下诗篇。本书即为一部汇集与郑州有关的古代诗词的读物。本书以时间为序,自先秦至清代,选取了出生于郑州、长期居住于郑州、仕宦于郑州、归葬于郑州、祖籍为郑州等的作者的诗词作品,共200余首。每首诗词由原文、注释、赏析三部分构成,注释部分介绍每位作者的生平事
本书中主要内容均为作者在大学、中学讲授《雷雨》、思考《雷雨》的结晶。作者在大量搜集整理关于《雷雨》的发表、演出、文学史评价等资料的基础上,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探索阐释《雷雨》的可能性,深度分析了《雷雨》里的四位老一辈人物角色:周朴园、周蘩漪、鲁侍萍、鲁贵,并以话剧剧本文本为中心,结合舞台演出(非文本中心),从语言、舞美、
本书是黄坤尧研究岭南近代诗词史的专著。全书对岭南近代诗词史上的一些重要诗人、词人的作品专集、创作背景、作品内涵、艺术特色、诗学理论、诗学体系、诗人群体、交游轨迹、刻印情况、版本源流以及“岭南诗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深入的研究。书中尤重对岭南近代诗词文献的发掘,解决了岭南诗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其所论述之岭南诗学,具
本书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该书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特别是书中提出的三重境界说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书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的扛鼎之作,让读者轻松地走进王国维的文艺美学思想殿堂。
本专著针对晚明世情小说《金瓶梅》(崇祯本)中的植物景观及其文化展开研究。第一部分,进行《金瓶梅》植物统计、考证及其分类研究。统计崇祯本《金瓶梅》一百回中出现的植物,按科、属对其归类,制作植物名录,分析部分植物出现的频率。同时,考证小说中的重要园林植物,将西门花园植物与其他府院植物以类相从,进一步划分为藤蔓、草花、灌木和
本书是青年教师王崯的博士论文,作者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为湖北经济学院教师。全书以网络文学中的青年形象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集中在1998年到2020年,重点探讨新媒介语境下这些青年形象的形成缘由、性格特征、社会学意义等。全书运用文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创新性。该书稿选题新颖,逻辑严密,举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楚辞学与楚辞学著作研究;宋玉研究;屈原与楚辞的现代传播研究;屈原与地方文化研究;域外楚辞学研究等方面。这部著作代表着当今楚辞学学术前沿的最新学术动态与水平,是文史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收录了屈原及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九届年会的论文精选作品,包括汉唐楚辞学研究、宋元楚辞学研究、明清楚辞学研究、现当代楚辞学研究、楚辞来源研究、屈原及楚辞影响研究、赋体文学研究7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