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艺出版社是出版中国左翼文学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的重镇,值2020年“左联”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原上海文艺社理论室编辑,著名左翼文学研究家胡从经,集毕生研究,撰成此书,就左翼文学的作家、作品、流派、传播、史事做了全方位的梳理。全书稿厘为上、中、下、外四编,依次题名为“作家管窥”、“作品蠡测”、“辙痕初揆”、“簿录草纂”
本书根据普通类专业的特点以及培养目标,精编教学内容,兼顾文学史和作家的整体性。课程的设计和内容的选择始终围绕着育人主线,以培养有丰富人文素养、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塑造健全人格的社会生力军为目标。在作家和篇目的选择上注重作家文体的代表性,篇目的经典性、人文性、审美性与普通类专业的共振性。 教材满足普通专业的教学需要以及非中
书稿收录了许怀中先生论述鲁迅文艺思想、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批评、闽派批评、闽派作家等内容,这些作品先曾先后在多家学术期刊发表,这次结集出版基本保持原样。这些文艺批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我国现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文艺思潮几乎都有涉及,且都做了详尽客观的评价。同时还对这一时期传入我国并颇具影响影的国外文艺思潮做了
本书以1898~1925年中国文学翻译为研究对象,从翻译文学角度对文学现代转型展开讨论,探索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基本线索与规律。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从语言、文类、文论三方面考察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关系。下编考察翻译文学的“构成物”,引入翻译研究、思想史、社会学等理论视角分析林纾、鲁迅等译者的译介活动。转型不是放
延安文艺报刊是中国现代出版和报刊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出版、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本书在搜集整理延安文艺报刊及其编辑出版等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围绕办刊宗旨、编辑理念、文化影响、历史价值及其在延安文艺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变迁,钩沉辑佚,考订辨析,进行了专题性、述略式的历史梳理与学术阐释。
本书以世界文明史、文学史为参照,全面描绘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各类景象。时间上自远古涵盖至当代,论述对象还囊括了中国港澳台地区作家、海外华人的文学作品。更为重要的是,《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首次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分编,兼取年代与主题,如此,超越了时间与文类的全新棱镜,关照文与诗、小说与戏剧的模糊边界,口语与书面语的
《儒家文艺思想史》按照儒学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早期、中期和近期三个历史阶段,探讨儒家文艺思想与孔学、经学、理学、心学和现代新儒学的关系,分析与儒家美学相关的各种命题、范畴和理论问题,指出从天人合一体用一源到智的直觉,是儒家思想能与时俱进而脱胎换骨的生机所在,也是贯穿儒家文艺美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和思维方式。
张力,原本是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内部任一截面两侧存在的相互牵引力。其实,文学史也具有这样一种特性。文学史家都希望自己的著作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真相,但是正如有学者所说,文学史写作是一种权力。在还原历史真相与掌控历史叙述之间,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相互牵制的张力。这是文学史理论研究与具体作家作品的文献研究很不一样的地方。
全书主体分六部分,分别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文学、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现代文学,各板块按时代背景、主题提炼、作家简评、作品解读、内容总结行文书写,简明扼要,同时不失文采。本书为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筹策划的“文化广西”丛书中的一本。
本书是“纪念建党100周年专项项目”中的一项“吉林文学百年”的研究成果。本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吉林百年文学史,而是选取了这一百年间吉林文学中最能反映时代发展、历史变迁和人们生产生活和思想观念变革轨迹的文学作品加以研究,彰显这一百年来吉林文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更重要的是宏扬这些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伟大精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