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家和工匠在峰岭间开辟榛莽,留下了摩崖书法这一特殊的艺术品种,成为传统书法极其重要的历史遗存。在强调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今天,如何传承摩崖书法的文化传统,并根据时代的需要创造出适应现代审美的摩崖作品,成为摆在当代书法家和研究者面前的问题。笔者三十年前曾对北朝摩崖刻经做过专题研究二,近年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
本书是中国书法系列书之一。本书从书法的基本功讲起,强调用笔,重点通过行书的演变和经典碑帖的解析,使读者完全了解行书书体的特点和技巧,掌握行书的书写要领,从而达到从入门并精通。本书适合书法的学习者和爱好者阅读使用。
本书分为序言、凡例、前言、正文和后记几部分,收录民国时期出现的印学文论共四十一篇。其中,有些颇有价值的印学理论文献虽然不是在民国时期撰写或刊行,但鉴于其文献价值,或者作者是出生在民国时期,或作者印学活动主要在民国时期,也一并收录予以述要和研究。文献选取标准为民国时期有代表性的印学文论和印谱序跋,并加以解题和注释。选取文
在当今的金石界,吴子建是一个把自己隐藏得很好很深的篆刻大家。在文化界、美术界,许多人不知道他,在拍卖行,各家公司只知道他是一个有实力的买家,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深厚的造诣。有国内的相关杂志,刊登了大收藏家王己千的几枚收藏印,其中有一枚出自吴子建之手。特别是他那独具特色的鸟虫篆,被认为是当代篆刻界的第一人。吴子建的印章,有
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计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宋代郑樵《石鼓音序》之后“石鼓秦物论”开始盛行,清末震钧断石鼓为秦文公时物,民国马衡断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断为秦襄公时物,今人刘星
《石鼓文楹联三百例》为书法家沈继良以石鼓文进行楹联创作的书法作品集,分四言联、五言联、六言联乃至十二言联。联语多为诗词名句,丰富多彩,文书皆美,歌颂美好生活、读书之乐、艺术之趣等,以石鼓文的用笔之法,在迟疾变化中,表现出苍茫之意,线条浑厚而华滋。结体得石鼓文的气势,然更见修长,其中又可见邓石如的通达与吴让之的婀娜,字法
由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团委员兼常务副秘书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楷书委常务主任、中国硬笔书法网站站长兼总编辑的柳长忠先生积近四十年学书经验而总结编著的大众普及读本写字入门教材。该教程从揭示汉字的结字规律和运笔方法入手,简明通俗地讲授写字的内在规律,易学、易读、易懂、易掌握,是不可多得的写字入门教程。既可作学校写字教材,也可
本书选取南朝《爨龙颜碑》法帖,从横、竖、撇、点、折等基本笔画和部分偏旁部首入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这些书法名家的字体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为了方便读者临摹,尽可能地选用原帖中清晰、美观、易认的字,并将其放大、归类。习字者只要认真地按照该帖的训练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书写水平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
本书选取汉朝《张黑女碑》楷书法帖,从横、竖、撇、点、折等基本笔画和部分偏旁部首入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这些书法名家的字体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为了方便读者临摹,尽可能地选用原帖中清晰、美观、易认的字,并将其放大、归类。习字者只要认真地按照该帖的训练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书写水平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
本书选取汉朝《石门颂》隶书法帖,从横、竖、撇、点、折等基本笔画和部分偏旁部首入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这些书法名家的字体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为了方便读者临摹,尽可能地选用原帖中清晰、美观、易认的字,并将其放大、归类。习字者只要认真地按照该帖的训练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书写水平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