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勒·梅内加佐(RossellaMenegazzo)米兰大学东亚艺术史教授,威尼斯大学博士,著名亚洲及日本艺术史学者。策划多项欧洲与亚洲大型展览与学术会议,并编著和撰写大量有关亚洲历史文化与艺术以及浮世绘的著作,欧亚国家报刊专栏撰稿人。洛齐,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至今30年,工作生活于杭州、米兰、里斯本之间。国际知名艺术
本书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修订版、高职高专教育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本书以赵孟頫作品为蓝本,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全书共分为六章。*章为导论,讲述汉字的起源与造字法,字体流变及历代书家,汉字书写的艺术性和独特性,文房四宝与书写姿势等方面的知识。第二章是择
有君言,篆刻是门苦艺事,并戏称为“刻苦”。余谓篆刻:古之经典,天趣朴拙。可识古文,又可练字、醒脑、活手。少长成宜,趣味盎然。《<百家姓>篆帖》作者与篆刻,早结不解之缘,自幼喜好,常忖奏刀;捧谱冥想,思虑欣然。今相濡相伴已三四载也。花甲之后,劫难重生,顿悟留痕于世。方拾刀而上,坠入“方寸之地”。深学始知篆刻之伟奇变幻之无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是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自幼喜爱书法艺术,五十年耕作不止,书法五体均涉猎,尤其潜研小篆近二十年,经千锤百炼,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书法大赛并获奖。先后印制10余
本书以历代*书家为切入点,对历代具代表性文人书法的书风进行深入剖析,全面描述了文人书法的历史渊源、风格形成、书体沿革。全书大量引用历代书法史上重要的书法理论著述,对魏晋、两宋书法中的碑帖渊源进行了深入细致梳理,还对历代书风形成的文化环境、书法著录和刻帖、历代书论等作了概要描述。
本书介绍了成都七中源于成都市的墨池书院和芙蓉书院,已有一百十五年的办学历史,一九九四年李岚视察七中时为学校题写了“成都七中”校名。学校系首批“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教育系统集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首批“全国文明校园”。现有林荫和高新两个校区,占地二百三十八亩,师五千三百人,是一所全国并具有一定国际
关联印存按“印从书出”的治印法则,所以在长期坚持恭临汉印、战国玺印的同时,他始终坚持临写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虢季子白盘等金文以及石鼓文、峄山碑和清人杨沂孙、胡澍等名家字帖,从书法性的加强上提高印章的艺术性。他广泛涉猎绘画、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从中汲取营养。近40年来,他坚持每天至少刻一枚石章,日积月累,至今刻
《中国历代书画题跋注释集成》(全四十卷)是有史以来首次以原色、原迹、近原大第一次将中国历代书画作品题跋进行资料的整合,是对中国历代书画作品题跋流传有序、印章的鉴实、历代的点评一个完整的可研究的记载过程,是集学术研究、艺术鉴赏、收藏研习为一体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图书,本图书的出版,将在书画学术史、书画艺术史的发展中填补学
本书以大量敦煌文书和唐代墓志为材料基础,与传世文献互证,围绕身份与职能、仕履与生活、教育与艺术三个主题展开,从“书艺—人—制度—社会”四维角度探析写本最繁盛时期书手群体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文字书写的实际状态,厘清了书手的多重身份以及其职官的变迁轨迹;考补了六位书手墓志及其世系生平;从地域与空间、共时与历时的互动方面
法书又称法帖,是对古代名家墨迹,以及可以作为书法楷模的范本的敬称。中华文明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碑帖,成形之书,始于三代,盛于汉魏,而后演变万代。编者敬怀于历代书法巨擎的尊崇,从中选取流传有绪的墨迹名帖,以飨读者。王铎生于明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卒于清顺冶九年(一六五二),明末清初书法家。又字觉之,号嵩樵,另号痴庵、石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