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史》是用英文写成的*部翔实记载19世纪上海租界历史的著作,其*特点是资料扎实。书中资料来源于工部局档案、《北华捷报》等报纸,还有当时人的记载。兰宁、库寿龄两人都在上海生活多年,对上海有比较广泛的了解。书分两卷,上卷包括两个部分,*部分主要是历史大背景资料,第二部分从上海开埠前的时代背景写起,写到上海本地,如何开始
《燕赵文化研究》由河北大学文学院主办,设有域外博览、语言文化、思想之域、理论之维、莲池书苑、名家访谈、硕博论坛等栏目,重点刊登体现燕赵地域文化研究最新成果和反映燕赵传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学术论文、报告、评论、随笔和访谈录等。
追溯厦门城市历史、人文发展轨迹,追寻厦门与台湾数百年亲情,探寻掩藏民间之闽南文化、历史遗存、亲历、亲访、亲见,多为资料外之新发现。记述厦门港城、古街、闾巷、古村、古寨、古厝、古桥、古亭的历史掌故逸事。
本书包括厦门史地、华侨史话、厦台关系、抗战岁月、人物剪影、逸闻轶事等部分,翔实记叙厦门历史沿革、通商贸易、市政建设、华工出国、华侨与抗战、台湾光复、厦门台胞、厦门沦陷、日寇横行、厦门文脉、文化掌故、旧城见闻、名人轶事等历史事迹,是了解厦门、研究厦门、游览厦门的必备读物。
中国传统海洋文明丛书6.中国历史上的南海与南海诸岛
本书共九章,主要内括:莫问台前花、让灵魂安静下来、古今如梦水云间、鹊华桥外美人绝调、总与“水”有关、百花洲的烟火气、教育界的先生们、百花洲的过客等。
该书对陕西省紫阳县境内遗存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20篇家训进行整理注释,家训是长辈对后世子孙的训导,其内容包括爱国、孝亲、修身、读书、立业、处世等方面,是官方儒学在民间的具体实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注释条目选择精当,释义简明扼要,是家教、家庭、家风教育的好读本。
《振兴村志》为通志体,客观公正地记载了振兴村自然、人文、地理等历史、现状和社会发展变化。按章、节、目结构设置,全书16章,40万字。上溯不限,下限至2018年底。特殊事类延至搁笔之日,记入限外辑要。全面反映了振兴村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变化。
本书设有“古蜀探源”“历史谜题”“发展新思”三个栏目,收录了《三星堆毁灭于雷击》《金沙古城可能毁于洪水瘟疫》《中华龙的原型是马》《“巴蜀符号印章”在四川荥经求解》《四川“开关论”》《四川“内生论”》等30篇文章。
本书由通州区文委和通州区图书馆联合辑录、整理而成,它第一次对各类历史文献中有关通州的史料做了全面辑录和汇总整理,汇编成《史籍·方志》《两朝通州志》《河运·漕运》《实录·诸书》《燕行录中的通州》《碑拓·艺文》等十册,是迄今为止有关通州的历史文献的最全面的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