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应该记些什么?是记下重要人物,还是记下重要的事情?如颜渊、屈原、陶渊明、苏武这几位大家,他们在历史上基本没做出过什么重要的事情,但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起到了重要影响,他们自然应该被记录下来。大事没有,就记琐事,甚或一言一行。让我们走进《史记》,去跟随司马迁一起品味其中的爱恨情仇。
为了使职业院校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本书在选材上贴近传统、贴近生活,着眼于全景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基本内容,包括古代哲学思想、传统美德、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节日习俗等方面。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强调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统一,还精心设计了实践环节来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上迄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6个朝代1363年的详细历史。它是中国首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书史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汉学”一词本义是对中国语言、历史、文化等的研究,而在国内习惯上专指外国人的这种研究,所以特称“国际汉学”,也有时作“世界汉学”“国际中国学”,以区别于中国人自己的研究。至于“国际汉学研究”,则是对国际汉学的研究。中外都有学者从事国际汉学研究,但我们在这里讲的,是中国学术界的国际汉学研究。 自从“改革
本书由中国的兵、中国的家族、中国的元首、无兵的文化、中国文化的两周、此次抗战在历史上的地位、建国——在望的第三周文化七部分构成。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丝绸之路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通向世界的丝绸之路》是一部以问题为导向,严格依靠材料说话的学术著作。书中内容涉及的时间跨度为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8世纪左右,其主要特点是:置微观研究于宏观的前提之下,立足问题的系统解决;核心材料把握精到,逻辑论证严密,研究视角独特,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值得认
《趣味历史体验书》将带你走进妙趣横生的历史世界,让你了解生动有趣的历史知识。全书从小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出发,介绍了许许多多历史典故、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鲜为人知的历史小故事。学习了这本《趣味历史体验书》,你将成为让伙伴们羡慕的小历史家。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突出普遍价值。随着遗产地数量的增长,遗产保护状况越来越成为尤其值得关注的问题,无论对于国际组织、还是缔约国而言,遗产监测工作的必要性及其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本书是近年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主要包括中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代表作。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主讲文化现象,下编则按照历史顺序加以串联,在理乱兴亡的同时将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吕先生著此书时正值抗日战争,是为了满足当时大学教学的需求而编写,如今看来,这种特殊的体例对初学者系统掌握历史各个方面还是很有帮助的。本书从面世至今,不断再版,足以说明人们对吕先